早上,江春生脚步轻快地走进办公室。
今天是星期一,新的一周又开始了。
江春生简单的打扫了一下办公室,看看时间,离上班时间还差十分钟。他坐在办公桌前,不禁想起了朱文沁, 近期连续多个星期一早上上班不过一刻钟,朱文沁就会打电话过来。不知道等会儿她的电话打过来,又会和自己说些什么呢?
在他的脑海中刚刚浮现出朱文沁的影子, 财务室张成凤的醇厚的女中音就传进了他的耳朵。
“小江,我和陈萍马上要去襄松桥工地复核临时设施的材料,你陪我们一起去看看?”张成凤脖子上裹着一条暗红色的毛线围巾,说话时嘴里呼出白气。
江春生眼睛一亮。襄松桥项目自上个月十五日开工以来,他还没有去现场看过。
“去,当然去!”他立刻回应着站起身,“是现在就走吗?”
“是啊!我们早点过去,早去早回。”张成凤道。
“好!您稍等,我去跟金队长报备一下。”江春生说着跟在张成凤身后走出了办公室。
副队长办公室里,老金正伏案疾书,听到敲门声头也不抬地说了声“进来”。
江春生简要说明了去向,老金毫无异议,表示年轻人多去工地转转,学习学习挺好的。
大门口,陈萍已经推着自行车在等了,她今天穿着件藏青色呢子大衣,看见江春生过来,笑了笑:“江春生,襄松桥工地你还没有去过吧?”她的声音依然是嗲嗲的,对于她这种说话的语气,最开始大家都觉得别扭、异怪,但现在都已经习以为常了。
“是啊,去学习学习。”江春生搓了搓手,哈出一口白气。
一月的临江县,早晨气温只有一度左右,江春生带上黑皮手套,从车棚推出那辆永久牌二八自行车。
江春生、张成凤陈萍三人骑车穿过县城中心,沿城北路一路向北驶上了城北郊的318国道。寒风扑面,江春生不得不眯起眼睛。道路两旁的行道树只剩下光秃秃的枝丫。路上行人不多,大多裹着厚厚的棉衣,行色匆匆。
“张会计,工地现在进展到什么程度了?”江春生蹬着车,与张成凤并行,陈萍在他们身后。
“正在挖南边的桥墩基础。”张成凤的围巾被风吹得飘起来,“这次去主要是核对芦席棚和临时设施的用料,刘队长比计划多搭建了一栋临时设施,我们去核查一下材料数量。”
骑了约莫半小时,三人拐上了207国道。远处,龙江港河像一条银色的带子蜿蜒在冬日枯黄的两条河堤间。再往前,一座老桥横跨河面,桥北头已经搭建起枯黄色的芦席工棚。
34;那就是襄松中桥。34;陈萍指着前方说。这是她第一次开口,声音娇柔却清晰。
江春生点点头,目光被工地景象吸引。老桥上游北侧的河堤上,一长排芦席棚在寒风中伫立,简陋却整齐。更近处,桥头东北角空地上搭建的两排芦席棚规模更大,应该就是办公区和仓库了。
三人在芦席棚边的自行车停放区锁好自行车。
“小江,我和小陈找刘队长和李会计去了。”张成凤说着,从自行车前篓子里提下黑色的提包。
“好!我去现场转转。” 江春生回应。
“行,一会我跟刘队长说一声,我们中午一起在工地食堂吃饭。”张成凤拢了拢被风吹乱的头发,和陈萍朝办公室方向走去。
江春生朝龙江港河边走去。老桥上车来车往,而桥东南角的河床上,一个巨大的草土围堰格外醒目。围堰内侧已经抽干了水,二三十个戴着橘红色安全帽的工人正在基坑里忙碌着。有人用扁担挑着箩筐,有人两人一组抬着竹筐,将挖出的软土运到围堰外侧。另外还有一个班组十几个人,正在往草袋里装土,为北边的桥墩基础围堰。
“咦?!江工!你今天怎么来了。”
一个洪亮的声音从背后传来。江春生转身,看见永城建筑队的周永昌大步走来,黝黑的脸上挂着亲热的笑容。
“周队长! 怎么样?春节只有20天了,年前能搞到什么进度?”江春生握住周永昌布满老茧的手问道。
“完成两边桥墩的基础底板。”周永昌自信心的说道。
“是吗?”江春生有点不信,“南边这个基础土方还要挖几天?”
“包括今天,还有三天就能挖到标高,浇垫层混凝土绑钢筋了。北边的桥墩正好还有两天完成围堰,抽干水后,正好这边的土方班组接着挖北边的基础。”
“你这是正好套成流水作业了。”江春生道。
“是啊!这是刘队长和景工制定的方案,既科学又经济。流水作业最节省成本,工期也能保证。”
两人站在老桥桥头人行道的栏杆边,看着脚下的基坑。江春生注意到坑底已经挖了约两米深,工人们正在将最后一层软土清除。有一小段位置的坑壁,用竹跳板和杉木桩加了临时支护,防止塌方。
江春生低头发现坑底有一个集水坑里,放着一台潜水泵,长长的红色皮管一直甩到了围堰外,有一个矮小的身体,正蹲在潜水泵的开关箱边,抽基坑里的渗水 。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那是牟师傅吧?”江春生指着蹲在旁的一个瘦小身影。
“牟师傅这些天,天天盯在水泵上边,我说派个工人给他,他不要,他说水泵容易出安全事故,他要自己操作,盯在旁边才放心! ”周永昌说话间,露出钦佩的语气。
江春生也为牟进忠的这种敬业又负责的精神所打动。他突然倡议一个工程队是不是应该定期出简报或者工程快报之类的内部小刊物,报道工程项目上的施工情况与好人好事。——对!找个时间去请教一下陈晓萱,看看怎么搞。
江春生告别周永昌,朝项目办公室走去。芦席棚虽然简陋,但内部收拾得很整洁,顶上还铺了一层油毡以防漏水。三张旧办公桌顺着一边摆放,芦席隔墙的毛竹上,固定着一整张三夹板,上面挂着施工平面图、进度表,还有晴雨表。景康义正俯身在桌上,对着图纸给两个木工班组负责人讲解什么。
江春生轻手轻脚地走到一旁,不想打扰他们。他听见景康义用铅笔敲着图纸说:“桥墩模板的弧度一定要精确,误差不能超过五毫米。特别是这个转角处,要用整块木板加工,不能拼接,不然一振捣就会变形
第127章 襄松桥工地初探[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