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浆。”
木工班组的两人连连点头,其中年长些的指着图纸某处问了几个问题。景康义耐心解答,时不时在纸上画出示意图。江春生悄悄凑近几步,伸长脖子看那些图纸。
“……桥墩混凝土浇筑时的侧压力很大,所以支撑系统一定要牢固。每根立柱都要用双扣件固定……”景康义的声音沉稳有力,透着不容置疑的气势。
等两个木工负责人离开后,景康义才注意到站在一旁的江春生。
“小江?你什么时候来的?”景康义直起身,揉了揉发酸的腰。
“刚到不久。”江春生笑着说,“听您讲解模板的加工制作,受益匪浅。”
景康义倒了杯热水递给江春生:“天冷,暖暖手。”他的鬓角白色似乎多了一点,但眼神依然锐利如鹰,“钱队长派你来的?”
“不是,我跟张会计和陈萍一起来的,想顺便看看工程进展。”江春生捧着搪瓷缸,温热传递到冰凉的手指上,“景工,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你。”
“坐下说吧。”景康义坐回椅子上,端起自己的茶杯。
“这座桥是加宽工程,为什么没有采用钻孔灌注桩,而是用了筏板基础?”江春生用探究的眼光看着景康义。
景康义眼中闪过一丝赞赏。他拉开抽屉,取出一份地质勘察报告递给江春生:“你看看这个。34;
江春生仔细翻阅报告。景康义指着其中一页上的土层段面图说:“河床下1.5米就是砂卵石层,厚度超过六米,再下面就是强风化和基岩,地质情况好,承载力完全满足要求,具备筏板基础的条件。筏板基础的施工工艺相对简单,施工过程中的工序衔接流畅,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基础的施工——工期短,这一点很重要;而且工料机综合成本较也低。所以用筏板基础比钻孔桩更经济 。”
“做筏板基础不是要围堰排水和挖土吗?这一项是不是要增加一部分成本?”
“是的!但很有限,只要在清挖基础的过程中,不发生多次的围堰破口折腾,把豆腐整成肉价钱,成本肯定会省很多。而且,如果搞钻孔灌注桩,下面的砂卵石层就需要下钢护筒,否则就成不了空。又将额外增加措施费……”
两人正讨论着,胡顺平风风火火地钻了进来。
“景工,那批木料……”他话说到一半,看见江春生,顿时喜出望外,“小江!你怎么来了?”
“过来看看你啊!”江春生站起身笑道。
胡顺平一把拉住江春生的胳膊:“是吗!?那正好,一会陪我去个地方。”不等江春生回答,他就朝景康义接着道:景工,木料还需要五个立方吗?”
“是的!你抓紧去找于总落实。明天下午必须要加工出来。”景康义不容置疑的说道。
“好吧!”胡顺平拽着江春生的胳膊出了办公室。
两人走过两排芦席棚,胡顺平指着北边的种子公司道:“走,我们一起去楚天科贸的于总办公室坐坐。”
工地离于永斌“楚天科贸”的门市部和办公室也就两百米不到,抬眼就能看见。
两人步行了几分钟,走进一楼门市部,里面的少女孙琪见来人都是老熟人,善意的笑笑算是打过招呼。
江春生和胡顺平径直上了二楼。
于永斌的办公室门开着,看见上来的是江春生与胡顺平,身体一旋就迎了出来。
“江老弟,什么风把你给吹来了?”于永斌伸手抓住了江春生的一只手,“胡工。请坐!”他的另一只手也抓住了胡顺平的手臂。
他握着江春生的手使劲摇晃:“听胡工说你父亲高升了?我正打算明天给你打电话。恭喜恭喜呢!”
“坐,坐。”于永斌招呼两人在沙发上坐下,亲自泡茶,“你这个星期天应该有空吧,我们一起去治江铸造厂找李大鹏聚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江春生心中一动。他本就计划春节前去一趟治江看看李大鹏,再去看看曾经的顶头上司老田,当然还有叶欣彤…… 。
“好啊,我也正想去治江一趟。”江春生爽快地答应。
胡顺平切入正题:“于总,还得麻烦你,再给我们送五方原木,越粗越好,明天就要,还是送到城东老刘的加工厂。”
于永斌拿出笔记本记下要求:“还是模板用?”
“对,工地木工班长老李会过去负责指导开料。我明天也会在那里负责收货。你安排把木料送到就没有你的事了。”胡顺平说,“款项还是你先垫,春节前一起结清。”
“没问题。”于永斌爽快地答应,转向江春生,“老弟,中午一起吃个饭?我知道附近新开了家小馆子,红烧鱼做得不错。”
江春生婉拒道:“谢谢,但我得回工地。”
离开楚天科贸,胡顺平拍拍江春生的肩膀:“于总这人精明,但办事还算靠谱,也豪爽。”他看了看手表,“快十二点了,走,回工地吃饭。”
工地食堂设在另一间芦席棚内,周永昌施工队的人都在桥上游堤上的那个大工棚的吃饭和休息,这边食堂是专为工程队的项目管理人员服务的。因为今天人多,刘队长让厨师分了两桌,虽然没有大鱼大肉,但菜的样数并不少,六菜一汤,摆在两张简易木桌上热气腾腾的,在寒冷的冬日显得格外诱人。
张成凤和陈萍已经坐在角落的一张桌子旁。江春生端着饭盒走过去,听见张会计还在跟工地会计李世英核对什么数字。
“芦席用量比预算多了百分之二十,这个要写说明……”张成凤严肃认真地说。
李世英闻言苦笑道:“张会计,你是不知道,工棚外围开始都是一层芦席,周永昌跟刘队长要求再加一层,不然工人晚上冻得没法睡 。”
江春生安静地吃着饭,耳朵却竖着听周围的谈话。景康义和刘队长讨论着工程进度;工程股黄家国和另一个青年技术员交流着施工细节;会计们争论着账目问题……这一切构成了工地特有的交响曲。
饭后,江春生又去基坑转了一圈。工人们已经收工午休,现场静悄悄的。他站在围堰边,望着干涸的基坑和水位已经很低,而且被围堰挤到中间还在缓缓流淌的龙江港河水,想象着几个月后这里将矗立起一座崭新的桥梁时,心头涌起一股建设者的自豪。
喜欢。
第127章 襄松桥工地初探[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