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郊的麦田在暮色中泛着青铜色的光。方稷一瘸一拐地走在田埂上,铁柱举着从老乡那借来的马灯,灯光在麦浪上投下摇晃的光斑。
34;就是这片!34;方稷突然蹲下,顾不得脚疼,伸手拨开麦丛。铁柱看到垄沟果然不是笔直的,而是像水波纹一样蜿蜒起伏。
34;这能抗旱?34;铁柱学着方稷的样子摸垄沟的弧度,掌心传来泥土的湿润感。
方稷掏出卷尺测量垄距:34;波浪结构能减少风蚀,夜间露水顺着曲线渗入根部...34;他突然顿住,鼻子凑近麦叶,34;你闻。34;
铁柱嗅到一股淡淡的草药味。拨开麦丛,发现垄沟里零星撒着些晒干的植物碎屑,像是某种野生薄荷。
34;沙——沙——34;
麦田深处传来有节奏的摩擦声。铁柱浑身绷紧,下意识挡在方稷前面。一个佝偻身影从麦浪中直起腰,手里的镰刀反射着月光。
34;哪来的贼娃子?34;声音沙哑得像磨砂纸。
马灯照亮一张沟壑纵横的脸,是个六十来岁的老汉,左眼蒙着白翳,右眼却亮得吓人。他腰间别着个布袋,露出几株刚割的杂草。
方稷连忙掏出工作证:34;大爷,别误会,我们是农科院的,我们的农技员程磊应该在咱们村,我们是来和他了解抗旱麦子推广情况的,在车上看见咱们这个波浪地垄,特意下来学习您的波浪垄...34;
34;哼!34;老汉镰刀往地上一杵,34;你们来的技术员还说俺瞎搞!学习什么?34;
铁柱注意到老汉的解放鞋缝着厚布补丁,但鞋底纹路清晰,像是新换的。更奇怪的是,他裤腿上别着七八个不同颜色的布条,每条都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
方稷却盯着老汉的镰刀,刀柄上刻着精细的刻度,像把测量工具。34;老乡,这垄距是按斐波那契数列排的吧?34;
老汉独眼突然睁大:34;懂数学?34;
34;不太懂。34;方稷指着波浪的弧度,34;就是觉得像,只知道一点皮毛都不算。34;
月光下,老汉的独眼亮得像发现了宝藏。他忽然转身钻进麦田:34;知道一点就不孬,来,跟俺来!34;
穿过半里麦浪,眼前出现个窝棚。芦苇秆搭的棚顶上压着防水布,上面整齐排列着石块,铁柱后来才知道那是防雹的。窝棚前用树桩支着块黑板,写满粉笔字和公式。
方稷看到这个窝棚也是很震撼,没想到田间竟有这么热爱数学的人。34;大爷我叫方稷,这是我的学生张铁柱,您怎么称呼啊?34;
铁柱拿着东西冲大爷点头示意。
34;韩三亩。34;老汉用镰刀在地上划出自己名字,34;俺就这三亩薄田。34;
窝棚里堆满自制的观测工具:竹筒做的雨量计、葫芦改造的湿度检测器、甚至还有用自行车链条和齿轮组装的简易播种机。最惊人的是墙上那幅手绘地图,标注着每块地的墒情、产量和病虫害记录。
方稷的手指微微发抖,轻轻抚过那些泛黄的纸页:34;您这么多数据,太珍贵了。34;大爷认真的记录着田里的变化,改进它。
大爷摆摆手,34;就是随手记的草稿,你要是有用你拿走。34;
方稷有些激动,34;大爷,我们现在一直在做农业推广,您这又懂技术,又有实践经验,您看您有兴趣吗?34;
34;没兴趣,俺就念过三年冬学,算不上懂技术。34;韩老汉从灶膛扒出两个烤红薯,34;你们那技术员我也合不来。34;
方稷知道大爷说的是程磊,就是不知道大爷和他有什么冲突。
当韩老汉展示他改良的34;波浪垄+薄荷间作34;防虫法时,方稷突然单起一页在笔记本,刷刷写下几行公式。
34;风速折减系数...蒸发量...34;韩老汉的独眼随着公式移动,突然拍腿大叫,34;俺就说缺这个参
第170章 波浪垄的奥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