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34;方稷!三号试验田出苗了!34;陈雪的声音从走廊尽头传来,惊飞了窗台上啄食的麻雀。方稷抬头时,姑娘已经冲进实验室,辫梢上沾着晨露,34;比预期早了两天!34;
     方稷放下移液管,白大褂袖口还沾着培养基的痕迹:34;去看看。34;他的声音平静,但脚步比平时快了几分。
     三号试验田里,李教授正蹲在田垄边,像鉴赏古董般端详着刚破土的嫩芽。见方稷来了,老人眼镜片后的眼睛笑成两条缝:34;小方啊,你配的营养剂神了!34;
     方稷蹲下身,指尖轻触鹅黄色的幼芽。这是用大巴山野生麦种与农大139杂交的第一代,在他的34;建议34;下,研究组采用了分层施肥法,这本该是八十年代才普及的技术。
     34;土壤湿度还是偏高。34;方稷捻了捻根部的泥土,34;得把滴灌间隔再拉长六小时。34;
     34;我这就去调!34;陈雪掏出笔记本就要跑,被李教授喊住:34;急什么?先把方工上周讲的抗病机理整理出来!34;
     回实验室的路上,几个穿胶鞋的研究员迎面走来,纷纷向方稷点头致意。
     这三个月来,34;方工34;的称呼已经取代了34;小方34;,尽管他才二十三岁。
     34;方工!34;育种组长老周隔着走廊挥手,34;你来看看这个病斑!34;他手里捧着片枯黄的麦叶,边缘泛着诡异的锈红色。
     方稷只瞥了一眼:34;叶锈病,用苯醚甲环唑加磷酸二氢钾。34;见老周愣住,他又补充道:34;《中国农报》去年有篇译文提到过,我查了原始论文,德国人做的实验。34;
     这是他的小把戏——把超前知识包装成国外文献。果然,老周一拍脑门:34;瞧我这记性!我这就去资料室找!34;
     实验室门口,行政科的张干事正等着:34;方工,会议通知。34;他递来烫着金边的请柬,34;全国农业技术交流会,李教授点名要您陪同。34;
     方稷翻开请柬,会议地点是北京农业展览馆,参会名单里赫然列着各省农科院院长。他手指在34;交流议题34;栏顿了顿——那里打印着34;方稷:贫瘠土壤改良的基层实践34;。
     34;这......34;
     34;您那套方法被列为重点推广项目了。34;张干事压低声音,34;部里特批的经费,够搞十个试验点!34;
     傍晚的实验室只剩方稷一人。他锁好培养柜,忽然听见窗外有节奏的34;哒哒34;声。推开窗,陈雪正在楼下用试管敲击栏杆,见他探头立刻挥手:34;方工!食堂今天有红烧鱼!34;
     食堂大师傅特意给方稷留了鱼腹肉,油亮的酱汁上撒着翠绿的葱花。陈雪咬着筷子尖问:34;您真要去北京作报告?34;
     34;嗯,下周三。34;方稷把鱼刺仔细剔出来,34;你要的文献我放资料室了,第37号柜。34;
     姑娘眼睛一亮:34;您怎么知道我要查......34;
     34;上次见你盯着小麦赤霉病的海报看。34;方稷推推眼镜。这招他屡试不爽——把未来的解决方案伪装成对他人需求的敏锐察觉。
     34;方工。34;陈雪突然压低声音,34;有人说您像带着答案找问题......34;
     方稷的筷子尖在饭盒上轻轻一颤,方稷抬头看向陈雪。
     陈雪却噗嗤笑了:34;我说您分明是火眼金睛!上次那个分蘖期的施肥方案,增产数据出来时全所都炸了!34;
     回宿舍的路上,方稷不断复盘自己的言行。
     穿越者的优势像把双刃剑,既要推动科研,又不能显得太过未卜先知。拐角处突然闪出个人影,他险些撞上来人。
     34;方工,久仰。34;穿中山装的中年男子伸出手,34;我是作物所的赵明理。34;
     方稷立刻想起这是国内杂交水稻领域的权威。两人握手时,他注意到对方指甲缝里还留着田间泥土的痕迹。
     34;听说您解决了草木灰钝化问题?34;赵明理单刀直入,34;我们遇到类似难题......34;
     月光下,他们站在花坛边聊了半小时。方稷34;偶然34;提到某种催化剂的配比,这实际是九十年代才发表的专利技术。
     赵明理的眼神越来越亮,最后紧紧握住他的手:34;明天来我们所里详谈!34;
     全国农业技术交流会前夜,方稷在招待所房间反复修改讲稿。敲门声响起,李教授端着两杯麦乳精进来:34;别紧张,就当给老乡们讲课。34;
     34;我在想试点布局。34;方稷展开地图,手指划过华北平原,34;如果以青山公社为中心,辐射这三个县......34;
     34;眼光不错。34;李教授啜饮着麦乳精,34;但部里更关心东北黑土区。34;他忽然眯起眼睛,34;说起来,你上次提到的保护性耕作,美国人也才刚提出理论......34;
     房间里的挂钟滴答作响。方稷不动声色地翻开笔记本:34;您看这个数据,其实青山公社的老农早有类似做法,只是没形成系统理论。34;
     老人凑近看了会儿,突然大笑:34;好个39;土法科

第13章 润物无声[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