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陈雪绞着辫梢欲言又止:34;你写的那个旱地施肥法......34;
     34;垄沟深施,肥效提高三成。34;方稷推了推眼镜,34;你们在实验室验证过了?34;
     34;何止验证!34;姑娘眼睛一下子亮了,34;所长说要列入明年推广项目!34;她突然压低声音,34;听说你主动要求把青山公社设为试点?34;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方稷咬了口馒头,麦香让他想起晒谷场上的阳光:34;那里的土壤很特别,酸性层下藏着天然钾矿。34;
     他们聊到远处钟楼敲响九下才道别。关上门,方稷发现煎蛋下面还藏着几片腊肉——这年头可是稀罕物。他望着窗外的星空,突然意识到这一整天,自己竟没想起过34;家34;的事。
     翌日清晨,方稷被嘹亮的军号声唤醒。农科院操场上正在出早操,几个年轻研究员好奇地打量着这个新来的知青。李教授捧着搪瓷缸子迎面走来:34;走,带你看咱们的宝贝!34;
     试验田在院后山坡上,二十亩地被划分成整齐的方格。李教授蹲在标着34;抗病7号34;的田垄边,像抚摸孩子般抚过麦穗:34;你提出的草木灰拌种法,把这片的发病率压到了5%以下。34;
     方稷捏起一撮土捻了捻:34;还是太黏,得加沙改良。34;
     34;哈哈哈!34;李教授突然大笑,34;我就喜欢你这股劲儿!34;他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掏出个牛皮纸袋,34;看看这个。34;
     袋里是十几粒带着芒刺的麦种,方稷一眼认出:34;野生二粒小麦?34;
     34;大巴山深处采集的。34;李教授声音发颤,34;抗病性惊人,但产量只有普通种的三分之一......34;
     34;杂交。34;方稷脱口而出,34;用农大139做母本。34;他脑海里已经浮现出基因图谱,原主扎实的农学知识和他穿越前的研究经验此刻完美融合。
     他们蹲在田埂上热烈讨论起来,直到日头爬过白杨树梢。方稷的衬衫后背被汗水浸透,但眼睛亮得像淬了火。回实验室的路上,李教授突然问:34;家里知道你回来吗?34;
     方稷脚步顿了顿:34;应该......知道吧。34;调令审批需要家属签字,父亲作为军区干部肯定收到了通知。
     34;年轻人啊......34;老教授拍拍他的肩,话锋一转,34;下周全国农业会议,你跟我去作报告。34;
     方稷猛地抬头:34;我?34;
     34;青山公社的增产数据够硬。34;李教授眨眨眼,34;再说,你不想争取更多试点名额吗?34;
     宿舍楼前的布告栏贴着最新通知,方稷瞥见自己的名字出现在34;特殊人才引进34;名单里。正看着,背后传来迟疑的呼唤:34;方......稷?34;
     转身看见个穿军装的挺拔青年,眉眼与自己有五分相似。记忆自动对号入座,大哥方社,某军区侦察连连长。
     34;爸让我来看看。34;方社的声音像他的军姿一样板正,34;你宿舍电话多少?妈说......34;
     34;302,内线214。34;方稷平静地打断他,34;我很好,不用挂念。34;
     方社的眉头皱得更紧了:34;你变了。34;以前那个唯唯诺诺的弟弟从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34;青山公社的水比较养人。34;方稷笑了笑,突然从兜里掏出个麦穗标本,34;带给爸,就说是我种的。34;
     军装青年接过麦穗时表情松动了一瞬。
     他们沉默地站了会儿,最后方社说了句34;照顾好自己34;就转身离去,靴跟在大理石地面上敲出规整的节奏。
     方稷望着那个渐远的背影,心里泛起奇特的平静。
     他摸了摸衬衫口袋里的山枣核——这是临行前李老栓塞给他的,说能防水土不服。比起血缘的牵绊,此刻他更惦记的是试验田里那批杂交苗,以及青山公社即将播种的秋马铃薯。
     回到宿舍,他伏案写下给王队长的第一封信:34;随信附上秋播注意事项,磷肥务必深施......34;写到最后又添了句:34;李叔的烟叶别晒太干,留些青气才够劲道。34;
     窗外,晚霞把试验田染成金红色,像极了三百公里外那片他亲手照料过的麦浪。
     方稷摘下眼镜揉了揉眼,恍惚听见晒谷场上此起彼伏的蝉鸣。
     在这里,没有人会问他34;为什么变了34;,农科院只关心他能让土地多产出几斤粮食,这纯粹的价值判断,反而让他感到前所未有的自在。
     台灯下,新领的工作证泛着淡蓝的光泽,照片里的年轻人眼神坚定。方稷轻轻将它和青山公社的集体合照并排摆好,两张照片边缘恰好拼成一幅完整的麦田。
    喜欢。
  

第12章 归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