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内部矛盾
残雪在窗棂上凝成冰花,像极了被冻住的血痕。会议室里的空气比屋外的春寒更冷,土墙上那面褪了色的红旗被烟袋锅里冒出的青烟熏得发灰,旗角耷拉着,像只倦鸟。谢文东指间的烟卷燃到了尽头,烫得他猛一哆嗦,才惊觉满屋子的人都在盯着自己。
“东子,不是兄弟说丧气话,”坐在最左边的王老三“啪”地磕了磕烟袋锅,烟锅里的火星溅在泥地上,“小鬼子这次是动真格的了。昨天哨探回来报,山外集结了一个整编联队,还有三辆铁甲车——那玩意儿,咱们手里的土炮能啃得动?”他粗糙的手掌在桌子上重重一拍,木桌上的粗瓷碗跟着跳了跳,“留着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咱撤进长白山老林,等他们搜山搜得没了耐心,再出来收拾他们!”
王老三话音刚落,坐在对面的李铁柱“嚯”地站起来,腰间的刺刀撞在桌腿上,发出刺耳的脆响。他脸上有道从眉骨划到下颌的疤,是去年跟鬼子拼刺刀时留下的,此刻那道疤因为激动泛着红:“王三哥这叫什么话?咱抗联的人啥时候成了耗子?”他扯开棉袄前襟,露出里面打了好几块补丁的单衣,“去年冬天,咱在鹰嘴崖饿着肚子守了七天七夜,不就是为了把鬼子的粮队截下来给山脚下的老乡过冬?那时候咋没人说撤?”
“此一时彼一时!”王老三也来了火气,烟袋锅往地上一顿,“那时候鬼子才一个小队!现在是一个联队!你李铁柱能耐,你带着你那班人去挡铁甲车?”
“我……”李铁柱攥紧了拳头,指节捏得发白,“我不是能耐,我是觉得不能怂!咱退一步,鬼子就敢进一尺!山下那几个村子的老百姓咋办?他们帮咱藏过伤员,送过粮食,咱拍拍屁股走了,他们等着挨鬼子的屠刀?”
屋里顿时炸开了锅。主张撤离的人大多是跟着谢文东从枪林弹雨里滚过来的老兵,他们见过太多兄弟倒在冲锋的路上,知道保存实力有多重要;而坚持留下的,多半是近两年才加入的年轻人,或是家就在附近的汉子,他们眼里燃着的是不掺沙子的血气,觉得后退就是对牺牲兄弟的背叛。
谢文东看着吵成一团的人群,喉咙发紧。他想起三年前那个雪夜,也是在这间屋子,那时候队伍刚打了场胜仗,兄弟们围着篝火喝着烧刀子,张彩霞端着一锅热汤从外面进来,雪花落在她睫毛上,像沾了层碎钻。那时候她还不是卫生队的队长,只是个跟着队伍跑的姑娘,看见他冻得发紫的手,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的棉手套摘下来塞给他,手套里还带着她手心的温度。
“东子哥,发什么愣呢?”一只温热的手轻轻覆在他手背上,张彩霞不知什么时候站到了他身后。她今天穿了件洗得发白的灰布棉袄,头发用一根木簪子绾着,脸上沾了点药膏的痕迹——早上刚给一个冻伤的小战士换过药。她的眼神总是这样,不管多乱的局面,总能透着股安定人心的清亮,“大伙儿心里急,才会吵。你得拿个主意。”
谢文东抬头看她,忽然想起去年秋天,他们在密林中被鬼子追了三天三夜,粮食吃完了,子弹也快打光了。那天夜里他发着高烧,迷迷糊糊中感觉有人把干粮塞进他嘴里,是块硬得硌牙的窝头,带着点甜,后来才知道,那是张彩霞把自己最后一块掺了糖精的窝头省给了他。她当时笑着说:“你是领头的,你倒下了,队伍咋办?”
“咋办?再不想办法,咱都得成鬼子的枪下鬼!”一个尖细的声音插进来,是队里的文书刘庆,他推了推鼻梁上那副断了腿用麻绳捆着的眼镜,“谢文东同志,我觉得王老三同志的意见有道理。根据情报,鬼子不仅调来了联队,还配备了重武器,我们的兵力和装备都处于绝对劣势,硬拼无异于自杀。”
刘庆是城里来的学生,说话总是一套一套的,李铁柱最不爱听他说话:“自杀也比当逃兵强!刘文书你别整天抱着你的情报瞎嚷嚷,有种跟我去前沿阵地看看,看看那些被鬼子烧了房子的老乡是啥眼神!”
“李铁柱同志,请你冷静点!”刘庆推了推眼镜,提高了声音,“我们是抗日队伍,不是逞匹夫之勇的土匪!保存有生力量,才能长期跟鬼子周旋,这是基本的战略常识!”
“常识?我看你是怕死!”李铁柱上前一步,胸口几乎撞到刘庆脸上。
“你胡说!”刘庆脸涨得通红,“我要是怕死,就不会来这深山老林吃这份苦!”
“都住口!”谢文东猛地一拍桌子,桌上的油灯晃了晃,灯芯爆出个火星。他站起身,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王老三身上,“三哥,你说要撤,往哪撤?长白山老林是能藏人,可开春雪化了,山里的瘴气、野兽,还有粮食,哪一样不是要命的?去年冬天,咱在林子里丢了多少兄弟?”
王老三张了张嘴,没说出话来。去年冬天那场饥荒,光是冻饿而死的就有十几个弟兄,他至今记得那些年轻的脸在寒风中失去血色的模样。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谢文东又看向李铁柱:“铁柱,你想留下,我知道你的心思。可你想过没有,咱这几百号人,手里就几门土炮,几十条快打秃了膛线的步枪,怎么跟鬼子的铁甲车拼?硬拼的话,别说保护老乡,咱自己都得死绝了。到时候,谁来给牺牲的弟兄报仇?”
李铁柱梗着脖子,喉结滚动了几下,眼眶红了:“那……那也不能就这么撤了啊……”
会议室里静了下来,只有窗外风吹过树梢的呜咽声,像有人在哭。谢文东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冷冽的空气灌进来,带着雪水融化的湿意。远处的山影在暮色中黑沉沉的,像一头蛰伏的巨兽。
他想起刚拉起队伍的时候,才十几个人,三条枪。那时候在镇上打了个小鬼子的小队,缴获了二十条枪,兄弟们高兴得把帽子扔上天。那天晚上,张彩霞煮了一锅红薯,大家分着吃,她把最大的那块给了他,说:“东子哥,以后咱队伍肯定能越来越大,肯定能把鬼子赶
第309章 内部矛盾[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