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颔首:
“一言既出,千金不易,这太祖重诺守信,果然是大丈夫!”
“说得对!残唐五代以来,之所以军队屡屡反叛,说到底就是整个国家的人都慢慢不再把信义当回事,总想占便宜,不肯做吃亏的老实人!
结果最后实力强的人之间,不管是君臣还是同僚,大家一有机会就会落井下石,把对方往死里弄,所谓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大家一起互害。
汉人这么庞大的一个族群,要登上权势顶峰的前几十名,不问可知是何等的不易。
如果连跻身这几十人内,甚至更登上了那个至高无上的宝座,都还不能保证自己和家族的安全,像太祖说的当初那样,每晚都不能安然入睡,那这样的族群肯定是出了问题,还有何文明,荣耀可言?
背叛的主力自然就是军队,其实大家慢慢也觉得这样互相怀疑互杀的日子不是个事儿,所以军队里慢慢兴起了一种风气,那就是地位实力高的人在军中广收义子,而实力接近的同僚则互相结拜为义兄弟。
起初一支军队的主帅,若是收个几十上百的义子,那军队里的中低层将佐和近身卫士大多数都是他的干儿子,那这支军队他才算彻底掌握了,轻易不怕背叛。
同僚也是,哪怕起初只是低级的百人长,千人长,大家义结金兰,有了香火之情,战场上没那么容易被战友抛弃,大家慢慢都升上去后,朝堂上互相支持,晋升容易了不少。
可惜如果大家都不讲信义的社会里,很快在利益面前,义子弑杀义父,义兄活埋义弟的事例就层出不穷。
汉末有三姓家奴吕布,喜欢亲手取了义父的性命,那时的人羞耻度还高,张飞大骂吕布,吕布虽然生气,心里也隐隐愧疚,后来在战场上看到这个黑炭头,扭头就走,反正几十合一下杀不死他,边打边挨骂,吕温侯心里憋屈啊!
晚唐以来,义父义子,义兄弟之间背叛互杀却渐渐成了常例,人们嘲笑的对象也慢慢不再是那些背叛的人,改为讥讽在争斗中落败被杀的家伙。
大家都有刀,显而易见,肯定是更阴险,先搞背叛偷袭刺杀的家伙更容易获胜,于是过程和结果互相影响,风气日益败坏。
直到宋太祖登基,当年他还在后汉枢密使郭威手下做低级军官时,曾经也是走的这条路子,跟地位相当的十名小军官成立义社,太祖和杨光义,石守信,李继勋,王审琦,刘庆义,刘守中,刘廷让,韩重赟,王政忠共十人歃血为盟,结为兄弟!
当时军中这样的小圈子不少,不过这十人大多数能力运气都不错,互相扶持下,虽然多年后也有两三人掉队,但其余人中,赵匡胤做了宋朝开国皇帝,另几人不是禁军大将,就是一地节度使!
可惜大家的地位越来越高,牵扯到的利益越来越大,多年前的誓言就不再那么保险了。
直
第一百零一章 文臣无欧刀之辟[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