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君集觉得太子处境不利,正是烧冷灶的好机会,就劝他谋反,举着自己的手对李承乾说:这是好手,应该为殿下用之。
结果因为齐王李佑的反叛,太子的谋划败露,候君集被收审。
他那个女婿贺兰楚石到御前举告候君集,这都不知是他第几次被举告谋反了,因为证据太确凿,也是他最后一次被告谋反。
太宗派人把候君集带来,对他说:我不愿让刀笔吏辱你,所以亲自来审问。
候君集起初不承认谋反,但是太宗让贺兰楚石当面指证他,连他跟太子往来的书信都被查获了,铁证如山,候君集无法抵赖,只好认罪。
即使到了这个地步,李世民还是不想杀他,对群臣说,以往国家没有安定的时候,君集确实出了很多力,我实在不忍心用国法处置他,能饶恕他的性命吗?
可惜谋反的罪名太严重,候君集的人缘也不好,群臣都不同意太宗的请求。
李世民无可奈何,对候君集叹息道,我俩要永别了,从今往后,只能在凌烟阁的遗像上看到你了,说完就哭了起来,候君集也扑倒在地。
于是候君集被抄家处斩,按唐律,谋反是大逆之罪,父子等直系亲属都要连坐处死。
临刑时,候君集神色不变,对监斩的官员说:君集不是谋反的人,落到了这个地步!然而我曾经是国家的大将,破灭了两个敌国,有些微薄的功劳,您帮我给陛下说,乞求他给我保全一个儿子的性命,以后能够祭祀我。
于是唐太宗赦免了他的妻子和一个儿子,改为流放岭南。”
唐烈讲完候君集的故事,张清同为武将,也颇有感慨:
“自古以来,谋反失败的人,很少有能留下儿子的!李世民如此重情重义,也算千古明君了,可惜他和候君集不能善始善终!”
唐烈缓缓摇头:
“便是千古明君,要始终如一,又何其太难!
太宗李世民年轻时东征西讨,多次亲冒矢石,应该受了很多伤,身体后来不好,五十二岁就早早驾崩,寿数并不太长。
在他身体还算健康的时候,自然贤明重情,四十九岁以前,也就是他死前三年之前,基本没有胡乱杀过功臣大将。
一方面,他的确算贤明之君,另一方面,何尝不是因为他乃是一代雄主,对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不管是治政,还是治军,他自己都不怕臣子能超过他,自己的威望是实打实一仗一仗打出来的,谁要是真的要造反,极难成功,所以太宗在历朝开国之初的君王中,对功臣将领的确是比较宽和的。
可是家天下家天下,再宽和的明君,也是把这九州万方看作自己家的私产,等到太宗身体渐渐压不住伤病,自知寿年将至,可就难以保持那份宽和的心态了,为了把这份家产顺利地传给自己的后代,将领们再敢龇牙,太宗也就不再手软!
候君集算是自己有取死之道,之前告发他要谋反,被太宗糊弄过
第九十五章 长恨人心不如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