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君集是典型的武将,本事大,脾气大,野心也大!
当初他远征西域,平灭高昌,为国也曾立下大功。
可惜他出身行伍,少时没读过什么书,性格又刚强桀骜,虽然太宗李世民很喜欢他,与其他同僚却大多处不好关系,是初唐少有的被多次举报谋反,太宗李世民都予以原谅的大将。”
张清一惊:“自来谋反乃是必死的大罪,被人举报一次,不死已是万幸,这候君集怎么能多次被举谋反,这人缘也太差,圣眷也太浓了吧?”
唐烈笑起来:“第一次最好笑,他跟李靖互相指责对方要谋反!
李世民任命候君集为吏部尚书时,见他干得不错,非常喜欢他,让李靖教他兵法。
结果候君集学了一阵,就去找太宗说,李靖要造反!
太宗吓一跳,问为什么。
候君集说,他只教我简单的兵法,精华部分都藏起来,所以我知道他想要造反!
太宗拿这事去问李靖,李靖叫起屈来,说这是候君集自己想要造反啊!现在主要地方的诸夏已经平定,就只剩下边远地方的四方蛮夷,我教他的那些已经足够了,他非要把臣的本事全学去,这不是要造反是什么?”
张清也不由莞尔:“这两个人,一个教得心不甘情不愿,想要留一手,另一个干脆就给对方扣个造反的大帽子,却是过分了,幸得太宗这时还算气度宽广,对两人都没有深究。”
唐烈也笑:“对呀,这就看出来候君集气量偏狭,你想想,这样处事,怎么能跟别人搞好关系?
果然不久就又有人举报他,江夏王李道宗对太宗说,候君集这个人,志向大而智慧小,又以自己微小的功劳而自负,耻于居在房玄龄,李靖之下,虽然做了吏部尚书,但是仍不能满足他的志向,我看他必然会作乱。
太宗还是赏识喜欢候君集,回答说,以他的材器,坐哪个位置都可以!我并不是吝惜重位,只是按资历,顺序都还轮不到他。你不可随便揣度别人的意思,对他妄生猜疑。”
张清不由咂舌:“这唐太宗竟如此信重候君集?对他评价这么高!而且李道宗不光同是功臣大将,还是皇族,他出面举报,李世民都信之不疑,若是君父如此信重我等,我便是粉身碎骨,又有何悔!”
神往一阵,张清皱眉道:“既然如此,那候君集就真个天生狼子野心不成,这样都还要反?”
唐烈叹息:“古来治军之道,无非有功必赏,有过必罚,方能收军将之心,如臂使指。
这候君集虽自幼读书少,确实才气过人,太宗和建成,元吉争位时,他献策出力颇多,所以太宗即位后,封他为潞国公,赐下食邑千户,拜为右卫大将军。
后来候君集和李靖一起讨平了吐谷浑,太宗封他为吏部尚书,到这时都还是君臣相得。
问题就出在候君集后来又立下的生平最大的那桩功业,灭高昌国上。
候君集率
第九十四章 远扫逋寇於遐荒[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