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倒了,温体仁成为了内阁首辅,随后严锦华在众人的推荐下,顺利入阁,这对于杨齐来说意义非凡,严锦华的入阁,标志着杨齐终于在朝廷上有了一定的话语权。
很快严锦华就向朝廷上书,奏请田州、上海、福建、广州全面实施新政,北直学府、上海军事学院一文一武两座学府的毕业生,优先安排进入这四个地方就任,吏部、礼部、户部、兵部、工部同时安排各部的给事中、分巡司人员入住各地,这些人没有干预地方管辖的权利,只有记录的职权,为期三年。
温体仁的注意力不在这上面,毕竟他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改革,也是增强国力,国力越强,他的职位也就越稳,这点他十分清楚,他需要做的是把自己的人,放在重要的位置上,而杨齐安插的这些人,都是基层人员,属于干事、背锅的角色,对温体仁来说,干掉这些人,那都是分分钟的事,所以更是不太在意。
东林党对于这些人也没有在意,毕竟杨齐的新政很温和,并没有涉及到土地改革、商业改革上,这些人深入基层,需要做的一是整顿军备,提高现有部队的战斗力,战斗素质,这是武科毕业人员需要做的事情;二是提高当地百姓的生活品质,也就是经济建设,这是文科需要做的,而这些人在学校学的,其实也基本都是田州、上海的发展经验,这里面有一点很重要,就是迂回发展观,毕竟现在大部分社会的主流群体:地主、以东林党为核心的商人!这两部分人的利益,杨齐直到现在也没有触及,他还在大规模的发展工业基础,建立工人阶级,地主让农民破产,那我就吸收破产的农民,把他们全部变为工人,我没有那么多的土地耕种,那我就依靠进口,然后输出我的工业产品,比如杨齐的多轮马车、自行车、风力磨坊、纺织产业等等这些产品,基本上全部输出东南亚各国,还有一部分由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西方国家输送到欧洲。
杨齐的世界观很大,不容易郑芝龙、李魁奇等人,他们是把控西方国家的贸易量,而杨齐则是依托他们的运输能力,把货物倾售给他们,这些西方船队追求的就是利润,他们才不在乎什么白银外流?还是内流,自己是否成为产品倾销区,他们需要大量的东方瓷器、丝绸、茶叶、自行车、棉布等商品,而杨齐在他们那里可以得到橡胶、糖、钟表,以及制造钟表的工匠,杨齐看重人才的储备,所以在跟这些国家的负责人交流的时候,就用货物、白银来交换各个行业的人才,比如荷兰、英国两国即将崛起,杨齐就通过他们雇佣了人数众多的船匠师傅、钟表师傅以及铸炮、军火等制造师傅,甚至一度购买他们的生产设备、设施。
杨齐需要东西方文明的碰
第三百八十四章 深化改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