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连绵的战火似乎终于有了停歇的迹象,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给这片饱经沧桑的土地镀上了一层温暖的金色。
     临时医疗点里的伤兵们精神好了许多,有的已经能拄着拐杖慢慢走动,脸上也有了些生气。
     顾承欢的伤口在江逾朝的精心照料下,恢复得很快。
     虽然左臂还不能用力,但已经能做些简单的动作。
     这些天,他寸步不离地守在江逾朝身边,帮他打水、整理琴谱,做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眼神里的关切和小心翼翼,谁都看得出来。
     江逾朝没有再刻意疏远他,有时会默许他的靠近,甚至会在顾承欢笨手笨脚地帮他擦琴时,无奈地笑笑,接过布自己来擦。
     这种细微的变化,让顾承欢心里像揣了颗糖,甜滋滋的。
     这天,几个伤兵提议:“江先生,顾先生,不如你们搭个戏台,给我们唱一段吧?也好让我们乐乐。”
     江逾朝有些犹豫,看了看顾承欢的手臂。
     顾承欢却眼睛一亮,立刻点头:“好啊!”
     他看向江逾朝,眼神里带着期盼,“朝朝,我们给他们唱一段吧?就唱《琴挑》怎么样?”
     《琴挑》是他们年少时最喜欢的一出戏,讲的是潘必正与陈妙常以琴音相通、互诉衷肠的故事。
     那时候他们常常私下排演,顾承欢总说江逾朝拉琴的样子,像极了戏里的陈妙常,清冷又深情。
     江逾朝看着顾承欢眼里的星光,那是许久未见的、充满热情和期待的光芒,心里微微一动,点了点头。
     说干就干,伤兵们七手八脚地帮忙,用几块木板和残砖搭了个简易的戏台。
     顾承欢找出自己还算完好的戏服换上,江逾朝则仔细地调试着京胡。
     一切准备就绪,顾承欢站在戏台上,虽然左臂还不太方便,但身姿依旧挺拔。
     江逾朝坐在台下的小马扎上,抱着京胡,目光落在他身上。
     随着江逾朝指尖琴弓一动,悠扬的琴声流淌而出,像清澈的泉水,洗涤着每个人的心灵。
     顾承欢开口唱了起来,声音虽然还有些沙哑,却充满了情感。“月明云淡露华浓,欹枕愁听四壁蛩。伤秋宋玉赋西风,落叶惊残梦,闲步芳尘数落红。”
     他的身段、眼神,依旧是当年那个风华绝代的“顾大先生”,一颦一笑都带着戏里的韵味。
     但熟悉他的江逾朝却能看出,他眼底的情感,比戏里还要真挚、还要浓烈。
     顾承欢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江逾朝,唱到动情处,眼神里的温柔几乎要溢出来。
     “朱弦声杳恨溶溶,长叹空随一阵风。”他微微倾身,仿佛在对江逾朝诉说,“仙郎何处入帘栊,早是人去楼空,帘卷残阳晚照中。”
     江逾朝的心跳有些快,指尖的琴弓随着他的唱腔轻轻起伏,配合得天衣无缝。
     仿佛又回到了当年在盛云班的日子,他们也是这样,一个在台上唱,一个在台下伴奏,眼神交汇间,是旁人不懂的默契和情意。
     一曲终了,台下的伤兵们都看呆了,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叫好声。
     顾承欢却没有鞠躬谢幕,他看着江逾朝,忽然微微一笑,清了清嗓子,用带着笑意的声音唱道

第15章 民国名角(15)[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