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入门了。”
马腾急忙跪下,认认真真地给师父磕了三个头。
“好,咱们开始吧。我先教你入门的功夫。我先说口诀,你要牢牢记住。”
马腾闭目清心,静听下文。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鸣天鼓,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赤龙搅水津。漱津三十六,神水满口匀。一口分三咽,龙行虎自奔。闭气搓手热,背摩后精门。尽此一口气,想火烧脐轮。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叉手双虚托,低头攀足频。以候逆水上,再漱再吞津。如此三度毕,神水九次吞。咽下汩汩响,百脉自调匀。河车搬运讫,发火遍烧身。邪魔不敢近,梦昧不敢昏。寒暑不能入,灾病不能侵。子后午前坐,造化合乾坤。循还次弟转,八卦是良因。”
元放先生说完口诀,又逐句详加解说,再教习马腾如何去做,马腾不明之处亲身示范,如此近一个时辰才全部演习一遍。之后,元放先生在旁就近观察,稍有差池之处及时指正。三个时辰后,马腾已将口诀背诵纯熟,各步演习无误。元放先生见了,很是高兴,尤其是看到马腾面容寂静,神色安详,心中叹曰:真奇才也,万里不得其一!
这却是为何?
有人曾说,学道要趁早。这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因为人越年轻,造作的业障越少,而且心思单纯,身体健康程度越高,故尔能很快入静。而静功,则是学道第一难关。大多数人中年以后开始尝试学道、学佛,此时干扰最多、也是最大的,就是心静不下来,甚至一些出家弟子一生不得入静,如此还能有什么成就!三丰仙人曾云:“初功在寂灭情缘,扫除杂念。人心既降,则天心来复;人欲既净,则天理常存。”道理就在这里。
元放先生见马腾已能入门,对他说“今天就到这里。此后七日之内,先不要砍柴做工,专心修习,但有小成之后再兼顾其他。”马腾点头称是,自后每日清晨即出,至晚方归,找清静地方练功不提。
马平夫妇这几日有点纳闷:儿子这几日也不上山砍柴了,家里的活什么也不做,每天早出晚归,神神秘秘地不知做些什么!有时半夜醒来,看见儿子也不睡觉,只在一旁盘腿打坐,越发诧异。但不敢打扰,只是背后悄悄议论而已。
到第三天的时候,马腾在静坐时觉得两肾渐热,好像小火微蒸,丹田亦觉有气,且有温热之感。原先呼吸的时候还按照师父说的进行调息,逐渐地,呼吸不用刻意控制,在体内自行上下运行,心下甚喜,跑去告诉师父。元放先生微笑着说:“好!有效果!这是胎息初动,就这么坚持下去!”
三个月过去了。这三个月里,马腾每日上山砍柴,得空便坐下练功。一开始,砍柴就是砍柴,练功就是练功,两相径渭分明。渐渐地,砍柴的时候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一种无我的境界,只觉得整个山林里静悄悄地,两只手只是机械地动作,耳朵里却好像没有砍柴的声音。挑柴向县城的路上,头顶上的太阳似乎不怎么热了,肩膀上的木柴也不怎么沉了,而砍柴卖得的钱也逐渐增加,由原先的一吊,慢慢地变成了一吊半、两吊。十个月过去了,马腾觉得自己眼睛看远处看得更清楚,耳朵也更灵敏,些微的动静都能觉察的到。最让他高兴的是,自己越发身轻体盈,脚下的速度有了明显的提高,原来到县城卖一次柴,来回得一天,晚上才能到家,现在下午就能早早的回来了。
倏忽三年过去了。马腾个子又长了一截,达到了马平的肩膀。这天,马腾又上山来到与元放先生学艺的那个山头。这三年里,师徒二人只见过两次,一次是马腾学艺三个月期满,一次是十月期满。上次见面时,元放先生嘱咐他三年期满时再行见面。如若平时,元放先生不知所踪,马腾找都找不到。
马腾到时,元放先生已然在山顶等候。马腾施礼问讯后,坐在先生对面。元放先生考察他内修进境,甚是满意。说道:“你筑基有成,怀胎圆满,哺乳将养精到(注:此为道家修练术语,谓百日筑基,十月怀胎,三年哺乳。),内功已小有成就,照此坚持下去,将来不可限量。我观天下即将大乱,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况我道家向以拯救天下苍生为已任,故尔届时你我不能只是闭门修行,要出世。因此,现下就要开始预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今天开始,我要教授你诸般兵器。”
马腾一听非常兴奋:“先生,我们先学什么?”
元放先生眼睛一瞪:“稍安勿躁!”
马腾把脖子一缩:“先生教训得是。”
元放先生继续说道:“我为什么一开始不教你使用兵器,而是让你先修习内功?这里面有一个道理在。内功修练与心性修为关系甚大,静能养心,动能养身,善能养德,爱能养家,诚能养福,谦能养友,乐能养寿。我观你心性甚好,资质颇高,因此才授你内功修行之法。其实修习内功与操作兵器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如若只练内功,而不练习武器,内功则得不到激发与增长;或只练武器,不练内功,则个人的身体就会因精气的过度消耗而出现偏差。内功有一定修为后,不管练习什么武器,都会上手很快,而且事半功倍。你且注意,今后不管使用什么兵器,练的是心,练的是定,就如你砍柴一般。否则在将来与敌人交手时,若不处事泰定则必会被来敌所伤。再者,一个人若心神泰定,才能定魂魄,全性命,才能讲一心定而王天下,一心定而万物服。这些今后要铭记在心。”
元放先生见马腾听得很认真,心想这孩子记倒是能记住,但至于能领会多少,现在却也不可强求。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有若干年的亲身历练,是不能顿悟的。这事急不得。
第二章 马家有子初长成(2)[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