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论箕子还是比干都已经风烛残年,而微子启才是更受欢迎的继承人。所以王室宗亲事实上形成以微子启为核心的集团,以推翻帝辛为目标。但这个目标可能并不没有被箕子和比干知晓。
在微子的暗中策划和游说下,箕子和比干出于对帝辛的忠心而不断上书,终于激怒帝辛,认为他们结成反对他的集团,箕子因为更加具有贤名,帝辛不敢杀他,所以软禁了他。而比干名声不如箕子,而被杀,不过,被杀的比干的名声迅过了箕子。
虽然帝辛没有得到微子是幕后主谋的证据,但是也成为重大嫌疑人,微子得到风声,迅携带商王室宗庙礼器(包括祭器和乐器),逃离朝歌,回到了封国微(山西长治潞城市)。微子的人生观又与比干不同:“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意思是真心想要为国家出力,如果国家能够富强,自己就算身死不心甘情愿,但现在的情况是就算自己身死了,国家也不能富强,不如留待有用之身,以待时局。a1tiagta1tiagt
帝辛见微子逃离也就不再追究其是否为主谋,也根本不在意其携带礼器之事。但微子却惧怕帝辛可能的捉拿,而带着国民由山西迁到了山东梁山,也称为微。这里与朝歌更远,微子得以心安。
微子虽然离开朝堂,但因为箕子与比干的旧部的关系,其在朝廷的潜势力极为强大,对商朝的情况了如指掌。
微子在了解了周武王孟津会盟的情况之后,认为可以借助诸侯的力量推翻帝辛的统治而自己称王,所以其派了两个人求见周武王。
周武王自从孟津会盟之后,一直担心帝辛动大兵袭击自己。但不久之后闻听箕子被软禁、比干被杀,而微子出逃以后派代表求见周武王。微子的代表将朝歌兵力空虚,主力在东夷镇守的情况,透露给周国君臣。姜太公:“大喜,天助周国,当得天下。”a1tiagta1tiagt
而后来微子的代表答应为周师引路,甚至直接帮助说降心向微子的守军。实际上微子等王室宗亲普遍对周的印象很好,且是商的外戚,向他借兵,并不成问题。没有想到周的目标是颠覆商汤基业。
太祖对微子的评价:“……微子最坏,是个汉奸。他派两个人作代表到周朝请兵。武王头一次到孟津观兵回去了。然后又搞了两年(由《竹书纪年》知第二年就打败了帝辛),他说可以打了,因为有内应了。纣王把比干杀了,把箕子关起来了,但是对微子没有防备,只晓得他是个反对派,不晓得他里通外国。”
周王朝建立,定都镐京(今陕西西安西南)。周武王追封父亲为文王,并分封诸侯。
帝辛穷兵黩武,持续动征讨东南夷的战争,已把商朝弄得国困民乏。a1tiagta1tiagt
帝辛五十二年(周武王十一年,bc1o5o)秋天,姬探知帝辛更加暴虐,良臣比干、箕子忠言进谏,一个被杀,一个被囚;太师疵、少师强见纣王已不可
第三十三章 牧野之战[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