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细雨绵绵。
城南寂寥空旷之地。
一方棺木,尽葬前世繁华,一拓碑墓,难书平生馨荣。
旒,便是那帝王礼帽前后垂悬之玉串。
焚香炉中,香燃烧过半,薄烟缥缈。两侧的白瓷盘子里摆列了花糕,素洁淡雅清香。
一坛西市腔酒,一盏粗瓷小碗。祭礼之人,只知太子妃喜爱花糕,不知前太子不常饮酒。
李嗣手指间细捻着只明月珰,喟然长叹。崔文怀揣了把油纸伞,躬身立在他身后,似笑非笑,似哀非哀。
“你啊,实在像她…”
……
元宵夜。
月初挂枝梢,坊间坠彩灯。
烟花绽、炫彩染星空,鼓乐鸣、华音彻苍穹。
长安街路间,往来之人,络绎难绝,热闹喧嚣。
不知谁家的公子,酩酊大醉,被同样面红耳赤的友人搀扶着,从酒肆拖拽了出来,两步一料峭、三步一磕绊,踉踉跄跄、东倒西歪。年轻的男子趁着姑娘观赏烟花之际,摸出袖中藏匿多时的玉簪,悄然别进了她的发髻,喜跃眉间、满面春风。桥头一处的花灯摊前,小贩得意洋洋,几语俏皮的话,直教围挤四周的小丫头们乐呵着笑弯了腰。
李嗣从旁路过时,亦被拦了下。经耐不住小商人的三寸不烂之舌,只得摸出枚银子敷衍了了,买下了他的一盏荷花灯。借寻着火,点燃了蜡烛,随手抛下河畔,任它跟波逐流,漂远开外。
迈上拱桥石阶,他在白石栏上趴伏下身子。若非走散了路,不然怎会轻易辜负了这良辰的喧华。
护城河面波光盈盈,倒映了五彩的烟花,分外好看。河流水淙淙,清澈空灵的…
是身后佳人的笑。
李嗣回转过脑袋,怔怔看着那女子。她双手捧托着的花灯缓缓飞升,笑得爽朗大方,毫无娇作避讳。
明媚似雪霁的暖阳,素雅如雨后的新竹。一尘不染,玉洁冰清。
李嗣只觉胸口处,心跳动的急促,已然是紊乱了节奏。
若梦,不是梦。不是梦,又好像身处梦境。
耳畔笑声萦绕,眸子里都是她的身影。少年思绪是那盏放飞的花灯,悠悠然扶摇而上,掩没在了云霄之端。自何处来,不知。往何处去,不详。
一记板尺打落了李嗣手中的笔,墨汁跌掉在桌案上,渲染了纸。
“太子殿下今日早课频繁走神,是为何故?”
“太傅曾教学生读《蒹葭》,道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老臣启蒙时学《论语》,圣人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众皇子哄堂大笑。
书案下,李嗣握紧了拳头。额头细汗涔涔,羞涩的脸颊一如窗外的红梅。
端午
11.第四章、年少情思[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