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六章 魁星楼传说[1/2页]

魁星楼魅影 榆树皮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李天相回到苏大爷家,说:“大爷,有时间吗?”
      “有,想问什么,你就问吧,只要我知道的,我都告诉你。”
      李天相说:“大爷,你知道魁星楼是怎么建成的吗?我来到松江市已经9年了,还真的不知道魁星楼是怎么个来历呢,和我讲讲好吗?”
      苏大爷说:“好吧。”
      苏大爷让老伴倒了两杯水,给李队长一杯,自己拿起一杯喝了一口,然后讲起了魁星楼的来历。
      魁星楼在我们国家有上百座,虽然建筑的规模和样式不一样,但他们的用意是一致的,就是用来祭拜先人,保佑后人升官发财的地方。魁星楼是封建科举制度的产物。据《汉书》记载,魁星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后称为主宰文运的神,所谓“魁星点状元”,因此建楼阁以便祭祀。
      魁星又名“璇玑”,北斗星的前四位,因为四星排列如“斗”字,故而得名。又叫“斗魁”。魁者,第一也。
      老魁星楼为二层六角,后改为八角三层。青砖碧瓦,非檐斗拱,龙头吞脊走兽排列其上,一为“走投无路”,二为“跟腚扒倒”,三为“帮虎吃食”,四为“东张西望”,五为“坐地分赃”。翘起的檐头上挂惊鸟铃。风过,叮咚作响,别具丰韵。楼内为木质的“魁星”神像。绿脸金睛,举手翘足,形态可怕。身上刻有八字:克已复礼,正新修身。一手提斗,另一手执笔,似在点状元。
      我们松江市的魁星楼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由太平川官绅于凌辰倡议绅商捐款修建。
      “大爷,你怎么知道这些呀?”李天相插话问道。
      “早先啊,我也不知道,是我儿子上大学后,给我说的,我才知道的。”
      “你儿子是干什么呀?”
      “我儿子是学历史的,毕业后在博物馆工作。”
      “怪不得你知道得这么详细。那个官绅于凌辰为啥要建这座魁星楼啊?”
      “说起来话就长了,你要有时间,我从头说给你听。”
      “好吧。”
      那是很早以前,有200多年了吧,在山东潍县小东庄,有一户人家,姓于,名居安,幼年时念过几天书,也参加过地方上乡试,但没有中过功名,自己学医,专治天花,在当地很有名望。在乾隆五十二年(1785年)的时候,山东遭受大荒,颗粒无收,于居安逃荒到东北,寄居在一位远房的叔叔家,两年后他回家接家眷,可是由于灾害严重,他的妻子和小儿子被饿死,他只好带着大儿子于龙川再次逃荒到东北。一日,当他们走到河北地界的沧州时,遇到一位算命先生,算命先生看看于龙川说:“你们一直往北走,看见有牛上房,车上树的地方,就是你们安家的地方。”
      于居安和儿子于龙川按照算命先生说的话,一路往北走下来。过了山海关,又过了奉天城,再过松花江,当走到一个叫太平川的地方,走累了,坐下来休息,于居安发现不远处有一头老牛在吃着玉米秸,似乎像是站在房上,他走过去,原来那户人家住的地方是个地窨子。一头老牛正站在地窨子上面吃着玉米秸,旁边还有一个破车轱辘,挂在一棵树杈上,这不正是算命先生说的地方吗?他折头回来对于龙川说:“孩子,咱们到家了。”
      于是,他们便在太平川这个地方落下脚,在那户人家旁边搭了个马架子住了下来。这一年于居安43岁,儿子于龙川13岁。,于龙川是个孝顺的孩子,也非常能吃苦。刚在这里落脚的时候,他的邻居给他们帮了不少忙,邻居也是山东老乡,是早他们几年从山东邑县过来的。邻居给龙川介绍了个东家,就是离家20多里路的北边土桥子李旺家打工。这年冬天,因于龙川对东北的农活不习惯,不小心用镰刀割了脚,李旺的母亲看着孩子流血的脚,很是心疼,就自己出钱给孩子买了双,这是于龙川有生以来穿的第一双新鞋。他冬天到李家给打冬柴,开春以后回来刨地开荒,就这样,于龙川在李家一干就是三年,这三年,自己家也开了不少的荒地。从此后他就在家耕种自己的地。空闲的时候,跟父亲学习医道。没几年下来,家里有了点积蓄,于龙川又亲得父传,医道已经很好了。家里盖了新房,开起了药铺。
      于居安乐善好施,有钱没钱的人都可以用到他们家的药。于居安

第六章 魁星楼传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