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三十一章 关东军三羽乌[1/2页]

尘封的勋章 新世纪流星雨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羽乌”是日文习语,出自日本曲艺形式“漫才”,后被广泛应用,泛指各个领域当中水平较高且彼此不相上下的三者,略同于汉语的“三杰”。板垣征四郎、石原莞尔、土肥原贤二三人被称为“关东军三羽乌”。
      板垣征四郎个子不高,却长了个大脑袋,1899年投考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的时候,由于他个子太矮,本来可能会被刷掉,于是和军医软磨硬缠,发誓要“效忠天皇陛下”,为“大日本帝国献身”,军医被他的执着所打动,最终破例关照他,他才得以入学。在这里,他遇到了影响他一生的人物,仙台陆军地方幼年学校的学监大越谦吉。大越谦吉被誉为日本陆军的“军神”,主张对学生实行残酷的训练,通过这种方法,磨炼学生的意志,以使他们在今后的战争中能克服任何艰难险阻,无往而不胜。板垣征四郎受这位学监的思想影响极大,在他的思想熏陶下,板垣征四郎逐渐成为一名狂热尚武、嗜血好战的青年军官。板垣征四郎是日军中有名的“中国通”,政治上胆大妄为,一意孤行,在军事上深思熟虑,尤其重视地形,具有少壮军人的一切特点。早在1929年,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就开始组织关东军作战参谋进行了“参谋旅行”,为攻占东北做准备。
      石原莞尔生于日本山形县鹤冈市,其父石原启介曾任鹤冈市警察署署长,用“武士道”精神教导石原莞尔要勇敢而不惧艰险,优越的家庭环境(在当时的日本农村,警察署署长是当地吃皇粮的大官)也使年幼的石原养成不信邪,不畏权势,颐指气使的作风。在等级森严的日本军队中,他居然给所有上司都起了个诨名,并敢当着上司的面叫出来,所以石原莞尔桀骜不驯在关东军是出了名的。
      “天不怕地不怕”的石原莞尔却长着一付娃娃脸。谁也不会想到,娃娃脸的石原有着豹子样的性格,凡是被他盯上的猎物,他就会捕获为止。1928年石原莞尔调任关东军参谋,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就先后在哈尔滨实地侦查进攻地形,研究松花江渡江作战,研究齐齐哈尔、海拉尔等地的进攻与防御问题,兴安岭东侧地区可能发生遭遇战等问题,并写出具体作战方案,被裕仁天皇指令以“最高机密,应急计划”存入皇家秘密档案的《国家前途转折的根本国策满蒙问题解决案》。
      关东军向有石原之智板垣之胆之说。
      土肥原贤二出生在冈山县一个军人家庭,二战时期日军著名特务头子,1913年来到北京,在日本特务机关“板西公馆”担任坂西利八郎助理,是继青木宣纯和坂西利八郎之后,在中国从事间谍活动的日本第三代特务头子,建立伪“满洲国”和策划“华北自治”的幕后人物,素有“东方劳伦斯”之称。板垣征四郎的特点是大刀阔斧,石原莞尔的特点是深谋远虑,而土肥原贤二则是一个非常有心、对扩张具有职业预见的人。
      九一八事变中,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就是典型的“下克上”。
      九一八事变的第二天,日本驻奉天总领事林久治郎曾给板垣征四郎打电话不要扩大事态,通过外交途径处理善后。板垣征四郎硬邦邦地说:“为了国家和军部的威信,军部的方针是彻底干下去

第三十一章 关东军三羽乌[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