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江湖,大家都不陌生,而且会马上联想到黑社会。江湖一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里“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此处“江湖”指的是广阔逍遥的适性之处。后来江湖被引申为与官府、朝廷相对的民间社会。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江湖”就是这个意思。
谈江湖离不开青洪帮,尤其是青帮。在旧社会,青洪帮就像一张大网,把社会上各行各业、各个阶层、各色人等网在当中。你做官也罢、经商也罢,你就是上山为匪,打家劫舍,只要你想不受人欺侮,想保自己平安,就得入青洪帮。有人问了:“入了帮就不被人欺侮了?”入了帮,帮外人就不敢欺侮你了,而帮中的都是一家人,即使有矛盾、被欺侮,也不至于让你走投无路。
青洪帮讲究“忠义传家”。所以当日本人侵略中国时,很多青帮弟子都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的行列中。名满天下的青帮大亨杜月笙,在上海“八·一三”抗战开始后,就曾参加了上海各界抗战后援会,并担任主席团成员和筹募委员会主任。仅月余时间就为前方将士筹集到救国捐款一百五十余万元,有力的支援了前线抗战。“八·一三”抗战后期,他得知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缺乏食品时,仅用一天时间就送去二十万张饼。他还主动将自己杜美路的私宅借给财政部“劝募委员会”作为办公地点,并积极组织发动上海各界,认购救国公债七千五百万元;杜月笙不仅帮助将士,还通过关系购买来八路军急需的通讯器材、防毒面具送给在晋北的八路军将士。而且杜月笙还利用青帮力量组成苏浙行动委员会。苏浙行动委员会五个支队中,三个支队长,都是杜月笙的弟子,队伍中大部是青帮成员。上海沦陷后,杜月笙顾全大局,率先指令自己大达轮船公司的轮船开到长江上凿沉,在杜月笙的带领下,其它轮船公司也纷纷响应,凿船沉江,迟滞了日军进攻,为国民政府战略转移赢得了时间。杜月笙还曾不惜巨资购买出版的《西行漫记》、《
第二十四章 一样的江湖不一样的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