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二十一篇 闹剧[1/2页]

我的三十载 无东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201八年八月
      说实在的,有时候会很担心自己多少年之后会经历现在大人们所经历的“不顾一切”,或是更直白的概括为“反目成仇”。
      今天中午,就着肆虐的台风,舒服的睡了个午觉,一刻钟之后便惊醒了。
      脑袋里重复着各种片段,自责的心,羞愧的心,难以平复。
      昨晚,辗转反侧到夜里12点多才睡着,想着很多自己乃至家人的不足,但却因为无从开口,无人愿意倾听而堵在心口。
      昨天晚上,姑爷爷八0大寿,老两口拿出部分积蓄,免费请我们这些至亲以及子孙后代聚一聚,热闹热闹。
      酒席临近尾声,隔壁包间传来争执声,是我的父亲和父亲的哥哥。
      冷静下来后,父亲概括为其实这层窗户纸捅破也好,只是这个场合不合适,很对不起老人家。
      何为窗户纸?其实就是大家之间这种阴阳怪气的相处模式以及成熟的懂世事的成年人的“阴谋论”。
      以前,两位堂姐谈婚论嫁时,以及婚后大事小事,只要有需要,母亲到总会第一时间出面,作为娘家人,撑够场子,出手也会给足面子。
      每年过年,大伯总要喊我们一家去吃顿饭,这个时候,老妈的“别扭病”就范了。总是扭扭捏捏不肯去,然后在一家子左邀右请的情况下,去了。父亲开始的时候跑得勤,只要来通知一下,必定会早早的把这顿饭的时间空出来,可以说是“硬腿子”。据说,后来大伯在某些饭局或是场合上没有给父亲足够的“抬举”,让父亲觉得自己有点被小觑了,所以渐渐的倒也不这么热情了。还有一件事情,就是母亲觉得大伯家觊觎即将拆迁的奶奶户头上的拆迁房子,所以对他们怀有敌意。
      然而,就是这样看似“剑拔弩张”的关系,并没有影响两家人之间的来往,该有的礼数一样没少,大事小事走动的也很频繁。
      几年前,大伯就说要给奶奶过八0岁,这样对于他这样一个在外面“混”需要脸面的人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机会。因为奶奶在我们家户头上,决定权一直在母亲手里,前后也提过很多次,母亲一直不答应,说顶多两家人一起吃个饭,买个蛋糕,放点炮仗就好。一开始有点不甘心,期间也有过小摩擦,后来索性算了,说一起吃顿饭就算了。
      今年过年,弟弟回来了,大伯他们找弟弟和一位叔叔出面说服母亲,出于人情,母亲松口了,但是由我们家来办,也不邀请任何大伯的同事朋友,只邀请奶奶的兄弟姐妹及孩子们。老年人一面说着不做不做,一面又有点飘。她说是大妈和她说的,让她去和村上的亲戚说,直接来吃饭,不收任何份子。母亲听了之后很气愤,一是舍不得钱,二是觉得说好的由我们家来承办的,为什么又要来插一脚。随后告诉弟弟,弟弟怒气冲天的找他们理论,第一次大动干戈,做生日的事也不了了之。
      其实,对于这件事情,我很讨厌母亲,她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对,因为从头至尾都阴阳怪气的,如果说答应了就好好办,不要一边答应,一边还表现的不情不愿。哪怕说是出了份子这件事情,也应该是你们同辈人之间去处理,让弟弟这个晚辈去讨说法,礼数上肯定说不通,并且在没有了解前因后果的前提下。
      记得当时是初五,应该是,正月里。
      确定办这个生日的时候,大家都很高兴,两位堂姐、堂姐夫来我们家吃饭,大伯也在,趁着事情落定了,大家高兴的多喝了几杯。侄子侄女因为难得回来一次,看到他们活泼可爱,心情也异常愉快。
      择日不如撞日,就在正月里办,大伯当天很高兴的通知姑父这件事情,关于我们家和姑父家的恩恩怨怨,后面再说。
      吃完饭后,小堂姐请看电影,等候期间还霸气的表态,蛋糕什么的她来包,大堂姐也许诺说她负责什么。奶奶一直别扭的说着不做不做,一家人吃顿饭就好了,大堂姐和小堂姐还异口同声的关照她,别掺和,别烦神,当天到场就好了。
      其实,我很喜欢小堂姐的性格,有时候很希望自己可以有她的性格,从不扭扭捏捏,很爽快。大堂姐,评判人的价值喜欢直接和财力挂钩,但是也很直爽。
      本以为这样的hayendg可以给今年开个好头,结果却是事与愿违。
      事情爆发的第二天,叔叔来我们家,母亲避重就轻,苍白无力的说着自己的委屈,认定大伯一家是不希望我们家过得好,所以才搞这么一出的。虽然大妈后来也出面解释,说这件事情她并不知道,全是奶奶得意过了头,又担心被说所以说是她让她说的。
      其实,这位叔叔也很无奈,起初他也劝母亲松口的,谁知道闹出这么一出。
      我很恼火,当场拆台,阻止她继续不知深浅的说下去,但她仍旧像个怨妇一样喋喋不休,十年,二十年,三十年的陈年旧事重提,添油加醋。
      说实话,我的阻止是对的。某天,叔叔的老婆来我们家玩,母亲又开始说她的血泪史,提到准备给奶奶过生日时,大伯家的“不厚道”,婶婶的一句话不知道有没有让母亲很尴尬,反正我是很尴尬。叔叔回去和她说道因为生日,我们家和大伯家起冲突这件事,婶婶说,当时她和叔叔说了,让他不要再参与我们家的事了,这家人太乱了。
      关于这点,很多次,我都受不了。然而母亲却全然不知。
      正如今天这场闹剧,母亲准备和其中一位长辈抱怨,而人家也没多说什么,就劝母亲度量放大点。这其实很明显,要不就是人家厌烦了我们两家的这种争执吵闹,不愿意搅和进来;要不就是人家并不觉得你做的对,不好接话;要不就是即使你没有错,但你确实没有足够的度量去包容别人。
      有一次,这次过生日的姑爷爷的小儿子儿媳来我们家玩,其实当时是有什么事来的,但被我们家的尴尬状况“吓走了”,知道离开时才提起是来干嘛的,但表示不重要了。
      当时,母亲对父亲和奶奶各种抱怨,几乎逢人就说。她很生动的描述着自己编织的悲惨世界,听的人或许有些厌烦,或许出于看热闹的心情引导着你继续抒发,实在没有办法的则是说一些无关痛痒的劝说。很恼火,直接制止母亲的控诉,不听,指责我不理解她,不懂事。很想结束这样的场面,把餐桌上的碗筷全部扫向地面,随着汤汁四溅,碗碟碎裂,母亲才有所收敛。
      还有一次,不知道是母亲和谁吵,邻居过来看热闹,询问着怎么了,怎么了,老远就听到吵闹声了。母亲见有观众了,所以又准备开始重复她的故事,为了防止她做这种丢人的事,我把前来“了解”情况的邻居全部打发走了,不管情愿不情愿,全都推出门外。
      不止一次,她在和外人聊天的时候为了迎合话题,又举着一切不合适的例子,立场被人家带跑偏。
      正是因为这样,很多时候,我不太喜欢母亲和人家聊家常,因为,以前母亲确实受过委屈,也因为奶奶的刻薄对待闯过“鬼门关”,并且在她内心深处断定奶奶就是向着大妈的。同样作为儿媳,她觉得自己付出很多,但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所以只要有东西触及到她的过往,她就会喋喋不休,并且情感会有明显的波动,一发不可收拾。
      说实话,奶奶在大伯家,有时候可能会被怼被凶,但至少也不会不给她吃喝,有时候出去逛街,也会拖着她一起。再说,即使你看不下去,但人家高兴,你又能怎样?
      奶奶在我们家,母亲就像更年期一样,一阵一阵的,有时候奶奶做什么荒唐的事,总是会像看小孩一样看她,觉得她很搞笑;奶奶有时候毫无理由的怼她几句,她也不跟她计较;奶奶很喜欢和别人起冲突,母亲总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帮她圆场。然而,只要奶奶给大伯家的菜篮子的菜比给我们家的多之类的,母亲总会莫名的怒火中烧,其实,有时候,要那么多菜也吃不完。大妈有时候会问奶奶有没有什么菜,弄点什么菜来,母亲总是等着奶奶主动给,给的不一样多的时候,心情就会很失落,很受影响。
      我不知道耿耿于怀是什么意思,我也不想去查阅,因为我怕不是我想的意思,便再也找不到词来形容我内心的纠结与疙瘩。
      多年前,母亲骑车摔了一跤,在家休养了很久。堂姐她们没有来看望,母亲很难过,以她的个性肯定是掌握了一个攻击她们的“有效武器”。
      去年年底,父亲出车祸,住院了,作为家里的老幺,大家也很关心,纷纷去医院看望,大妈因为在家带孩子,孩子上学的时候,她没事也会烧几个菜送到医院去。
  

第二十一篇 闹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