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院后,作为还人情,请一大家子去饭店吃了顿饭,大家都很捧场,都是同村认识了几十年的亲戚,完全就是和和睦睦的家庭聚会。
今年因为奶奶生日的事,两家矛盾白热化。
堂姐前阵子不小心跌了一跤,应该是脚骨折了。我开始听说没什么事,后来听奶奶说骨折了。和母亲说起此事,母亲拿当时她腿跌了,在家休养的事来比较,我反问道去年年底父亲车祸时她们不是来看望了么?母亲依旧没当回事,然而我又不能自己去,这样更容易激怒母亲,并且如果只有我去,会更显得母亲的不当。以至于,偶尔,小堂姐在朋友圈说不能走路什么的,我都没有脸面回复。
过几天,我和母亲吵架,提及到我们家的人际关系,让我觉得丢人,明明什么坏事都没做,也怀着一颗希望大家都好的心,却为了所谓的“自尊心”以及假想的“阴谋论”,将所剩无几的亲人拒之门外。我哭得很伤心!
母亲,不忍心,说那你去看望吧。
当时觉得很没有意义了,没有去。
昨天,吵架过程中,大伯质问起小堂姐脚受伤了我们没有去看望,我觉得很羞愧。
有时候,我做人做事,不希望给任何人留有口舌,也尽力避免给无关紧要的人带来茶余饭后的话题。然而,每当看到母亲,明明做的不少,但却因为闲聊时的情绪波动,让别人记住的只有她对谁有意见以及我们家的关系差等并非事实的印象。更难过的是,她这份莫名的执拗让她根本听不进去你的好言相劝。
很多次,我跟母亲说,如果说你真的觉得不好,就直接不来往算了,不要只要人家一上你家门就热情似火,聊着聊着又时常冷嘲热讽让人很尴尬。因为,她真的,有些话题就像导火线一样,无意间提到,她总会瞬间炸裂,我的暴脾气有时候克制不住,就造成我们自己在家里大动干戈,别人全然不知。
父亲和大伯本来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大伯的活动圈,是和“有头有脸”的人物打交道,父亲虽然没有抱他大腿的意思,但是觉得在台面上至少给自已一些尊重,不是用父亲的碌碌无为来衬托自己的有出息。
人就是这样,总会想着不属于自己世界的东西,如果父亲可以认清自己的世界,主动和大伯的人际圈保持距离,即使因为需要在同一场合出现,也安稳的以亲人的身份出现,而不是以大伯的弟弟的身份去博得关注与尊重,那么事情其实也没有这么复杂。毕竟即使得到关注,生活也不会有什么实质性的改变,因为两家人的生活轨迹是不一样的,我不需要你的帮衬,同样的,我也不能为你做些什么,那么,仅仅以亲兄弟的关系来往着不是更好么?
当然,父母的自尊心我有时候也能理解,经历了之前的贫穷与轻视,随着我和弟弟的长大,对于外人来看,我们家像是熬出头了,像是在翻本了,所以他们会被外人的称赞与羡慕所蒙蔽,会觉得自己真的好像有着一般人没有的幸福,然而草木皆兵的病态心理,让他们觉得别人,甚至是至亲都在觊觎你的东西,希望你过得不好。可是,谁知道,我们的生活有没有改善,和他们的觊觎是没有关系的,是你的东西没有人能抢走;别人希望你过得不好,并不表示你就会因此过得不好。就是这些“阴谋论”和冲动,让他们一直逮谁都嚷嚷,随之忘记自己原本该有的祥和的生活。
母亲,了解她的人都知道她是刀子嘴豆腐心,其实在我看来这句话并不是夸赞,反倒是一种缺少自我克制及沟通能力的表现。确实,她的性格比她的嘴还要要强,她也有着做好事,默默奉献的精神。但这么多年,为什么人家不领情,为什么亲戚之间的关系如此紧绷,她没有细想过,更没有意识到,即使她付出的没有这么多,只要她懂得润色,结果肯定不是今天这个结果。
大伯,他看着有些高冷,见到他的时候一般都是坐在电脑前办公,走到哪里都端个茶杯。我并不会主动跟他亲近,有时候听其他人说他说话的刻薄,或是从来没有听谁说过他帮衬过谁,所以,我潜意识里面会觉得他不太好接近。难得有几次觉得他其实也挺有人情味的,一次是他带小外甥去我们家玩时,夸侄子很聪明的傲娇的模样,一次是小堂姐结婚时,将小堂姐交给姐夫时的不舍,还有一次则更让我意外,小侄子和小侄女两个人抢着乱动他的电脑的时候,他的那种“豁达”。
说实话,有时候我会觉得大伯的人生有些悲凉,大妈一心帮衬娘家人,他也跟着尽心尽力,然而,娘家人稍不如意就翻脸,所以关系也不是很好(具体原因,我不清楚,也不能随便瞎说)。在我们这边,虽然走动的多,但生活中的烦恼,大伯从来也不会和父亲多说。
大妈,村上人都觉得她“傻乎乎”的,她也确实,有什么说什么,当然,有时也会有点小心思、小算计。母亲一直觉得她是她的婆媳关系的破坏者,但我觉得,是母亲的处事方式不对,很多事情不应该畏首畏尾,觉得她做的不合适的事直接当面说清楚就好了,不要憋在心里,然后在心里生根发芽,长此以往,很多事情如果说不出口,自然成了埋怨。当事情爆发时,必定会为了证明不是自己的过错而不停的翻旧账,所谓旧账,有些可能当时就是误会,有些是被修饰过了的,以此来给自己的一种心理暗示。
昨天晚上,一边很羞愧于自己做的不足,一边感叹自己日后和弟弟的关系。父母现在的工作以及人生安排,很大一部分是围绕弟弟的未来展开的。而对我人生大事的催促也是因为农村的习俗,什么不能“锅不滚炉子先滚”,这样会耽误到弟弟。
这些年,我们那边搞开发,很多地方拆迁了,嫁出去的女儿想回来要套房子,总是会被当成“争夺”。这样的例子就不一一说明了,但是至少已经遇见三四起了,情节轻一点的是只和老人说一说,诉诉苦,说日子不好过,而不敢在大嫂或者弟妹面前提,严重的则是大打出手,让老人在里面受夹板气。
有时候会和母亲说气话,说如果我们家拆迁了,分的房子及赔偿金应该一人一半,母亲从未松口过。发泄完之后会提醒自己,到时候根据拆迁条款,我个人有多少就是多少,奶奶的、父母的、弟弟本人的跟我无关,这不是气话,这是结合当地实情,可以维持家庭和谐的有效方法。父亲从头至尾也很阔气的这么承诺我,并不像母亲先前半开玩笑的说的要看我的表现。真正的让我生气的话是,母亲有时候会出于对我好,然后诚恳的说着如果有能力的话,会给我什么什么这样的承诺,而我无情的揭穿这是应该的之后,母亲又斩钉截铁的答应我。这种感觉让我很不爽,觉得像是老母亲的心有余而力不足,又像是一种赏赐,而我的角色定位我自己一直搞不准一样。
未来会发生的大事,自然就是以上这一件,我会端正态度,好好做人的。
至于其它的可以波动我内心的琴弦的小事,我也会尽力抚平。
以前,吃完饭,收拾碗筷的事情都是我或者父亲做,不会很计较。现在弟弟的对象到我们家去吃饭,自然不会让她干活,我也跟着打拼,不做,父亲并没有责备什么,反倒说不能把我在家里的姿态放的太低。乍一听,很高兴,然而后面的解释有点扎心,是因为怕让弟弟的女朋友觉得我们家重男轻女,所以他才积极承担,把我抬高一点的。隔天,又因为什么事情,母亲也跟我传达同样的想法,顿时觉得有点被“利用”的感觉。好在,我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一个通情达理的人,这其实是把我当“自己人”的意思嘛。其实不管他们说不说出来,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他们有这样的“不平等”对待也很正常。所以,有时候,一瞬间的委屈,也会极力用这种“传统文化”来稀释,将各种“胡乱思绪”的萌芽狠狠扼杀。毕竟,人在无助的时候总会用客观原因来给自己找台阶下,这是不理智的,不对的。
我的敏感给了我这种预见力,我会很珍惜今生的血缘至亲,也下定决心不会让手足反目的闹剧重演。
至于我们家和大伯家的关系,其实我还是希望可以很好的,毕竟人无完人,金无赤足,作为最亲的人,怎么可以因为缺少沟通而放弃彼此呢?
五月底,同姓的一位长辈生病住院前后已有半年之久,离去世还有几天,大半辈子没有来往的兄长去看他,看见他因为病痛折磨枯槁的身躯,也是忍不住一把鼻涕一把眼泪。几十年的形同陌路,不仅没有隔断血浓于水的天性,在完成逝去之人的心愿的同时,也弥补了活着的人的遗憾。灵堂前,他做着一位哥哥该有的礼数,回忆起这辈子两人之间的恩怨情仇,总是忍不住老泪纵横。
是的,或许活着的人之间还会有埋怨,还会有对彼此的不满,但在离去的这位亲人面前,他们一致选择让他们团聚,让他们彼此珍惜这最后的数以秒计。
看到兄弟“相认”的感人场景,体会着他们的懊恼后悔,怎么还能不学会珍惜,我做不来,我理解不了,这或许就是人性。
闹剧结束的第三天,已经不怎么会想起这件事了,只是会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自己会控制不住的哭泣,好像确实没有理由,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十一篇 闹剧[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