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一章新皇登基
四月三十日晨,天气晴朗,阳光明媚。武英殿前的院子里很早就由锦衣卫摆好了皇帝的全套仪仗,并由彩衣象奴牵来了六匹披红挂彩的大象,分立在金水桥外。两行锦衣卫士分立在丹陛下边。接着有两行锦衣旗校,手持着金瓜、钺斧、朝天蹬等等仪仗。最后是两匹仗马,披红挂彩。吴三桂抱着年仅七岁的定王朱慈炯站在院子中,吴智、吴宇分立其左右,等着仪式开始。
为了将这些次新皇登基仪式办好,办出影响,吴三桂特将京城中大明旧臣召集起来。文武百官早已在午门外朝房中等候。忽然午门上钟鼓三鸣,他们肃然地从右掖门走进了紫禁城,来到武德阁下肃立。武英门外的钟声响了三下,他们按照武左文右,分两行来到,过了金水桥,进入武英门,从锦衣旗校和锦衣力士中穿过,避开中间的御道,从东西两边登上了丹埠,在丹墀上按部就班,肃立等候。
百官中有一大半曾降于大顺,而文臣中大约十成有八成都是降先降大顺后归大明的臣子。当他们听说辽东军入关大败李自成,最后顺利夺下京城,这些人心中大喜过望,辽东军不论怎么说也是大明臣子,而辽东王吴三桂又是世家出身,决非李自成那个蛮子可比,他总不会像李自成那般作出有辱身份、有辱国体的事来,自己的苦日子终于是熬出头了,而且新皇登基,必定大赦天下,自己投靠大顺的罪过也能得到赦免,更成了助新皇的功臣,往后的日子应该好过了,不过他们知道眼下京城中新皇不过是个傀儡,而真正掌权的还是辽东军,自己要怎么才能攀上这支大腿才是当务之急。
一个太监走到丹墀一角,挥动三次长鞭,也就是静鞭。文武百官在三声静鞭响后,更加寂静无声。突然从武英门外的金水桥南边响了二十四声礼炮,跟着鞭炮响起来,非常热闹。按道理说,静鞭响后,皇上出来之前,应该一点声音不许再有。可是现在的这个特殊情况,却是经辽东军众将领研究,吴三桂亲自决定的。自辽东制出新式火炮以来,每逢有喜事,定要放礼炮,只是根据事情大小,炮声分为八响、十二响、二十四响不等,而这次新皇登基,当然是最高礼节,二十四声炮响,不但震慑了大明旧臣,更改变了大明朝的老规矩,诏示着在这京城当中,从今以后便是辽东说得算。
礼炮、鞭炮响过之后,有鸿胪寺官员进入武英殿,转到东暖阁,但没有进去。有一个宫女揭开黄缎绣龙门帘,跪在地下磕了三个头,说道:“恭请皇上起驾!”
朱慈炯身穿黄缎绣龙袍,头戴平天冠,冠前有十二行宝石珠串直垂到眉毛上边,不过几斤重的平天冠对于一个七岁孩童来说却有些沉重,压得朱慈炯直皱头。而吴三
第四百九十一章 新皇登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