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三)保持民族旅游资源的民族性和真实性
      “民俗是民间群体生活的体现,它的最大吸引力就是淳朴和神秘。要注意对传统民族文化的保护,努力维护其原生态,避免其受外来文化的冲击。民俗的特征与生命就在于它的本色。”[]不能忽视它的原始、古朴而对它进行刻意地修饰。在开发民族旅游资源时,必须经过充分的调查和论证,就地取材,要尽量保持其原有的面貌,体现其原始特色,切忌不可跟风模仿。民俗的神秘性决定了民族旅游的开发利用必须寻根探源,分析不同时期的因素和变化特点,然后才能因势利导,加以合理的开发利用。
      突出鲜明特色,打造重点项目
      旅游业是“眼球经济”,有竞争力的旅游经济必定是特色鲜明的。“当前旅游产品越来越丰富,人们可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多,但是模仿、跟风并不能赢得市场。要在‘特字上做文章,不断增强‘特在自然、特在民俗、特在文化的意识,着眼于市场需求有针对性的进行旅游产品供给,通过打造重点项目,形成龙头拉动效应,特别是要突出文化内涵,打造出更多的知名文化旅游品牌。”[]“三区三州”旅游大环线推介活动推出的“边境极限探险线”“丝路文化经典线”茶马古道寻踪线”“大香格里拉人间乐土线”四条旅游线路,既有优美的自然景观,又富含浓郁的人文气息,受到众多游客的欢迎。同时,要处理好整体开发和错位发展的关系,在遵循市场规律的基础上,认清自身优势有效避免同质化竞争。
      (五)预防外来文化对民族文化的冲击
      要正确看待本民族与旅游者间的文化差异,科学地引导当地居民客观看待外来文化而不是盲目迎合与模仿。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并不是要排斥外来文化和现代文明。一个民族的文化不可能总是处于长期封闭的环境中,它要不断地通过与外界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获得新的发展。民族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并不完全是对立的,而是相互促进的。但在开发的同时,应增强当地居民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和自豪感,认识传统文化的不可再造性和独特价值,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华所在。要保护传统文化中积极向上的事物,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民族文化为代价。民族文化资源是千百年来少数民族人民创造的精神财富的积淀,尽管有些内容与当代社会不相适应,但有相当多的成分在当今和今后都会发挥积极作用。保存人类文明结晶的完整性,也就是在保护民族文化。保存历史,留住人类创造的足迹,是我们刻不容缓的责任。
      (六)多元化、综合化是开发民俗旅游资源的发展方向
      开发民俗旅游资源,不但要注重风土人情方向,还要正视不同类型旅游资源的优化组合。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历史文化资源的有机结合,可以提高旅游资源的观赏价值,也会

第64章 不堪回首[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