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良好的旅游效应,增强民俗旅游的生命力。刘三姐品牌开发就是一个民俗旅游资源优化整合的典型示范。事实证明有创新的旅游产品,才能以其特有的古朴与神秘持续地吸引旅游者。
(七)培育旅游发展的大环境,走区域联合的发展道路。
“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是地理,社会及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旅游业呈现出规模小,分布散,季节性强以及缺乏联合等特点。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的过程中,应树立区域联合整体发展统一规划的观念和意识。”[]在大的旅游发展环境下,正确处理与周边地区旅游景区的竞争与合作关系。民族地区在发展旅游业时,注意与周边地区旅游点和旅游现在巧妙结合,通过联营、挂靠、依托等多种方式带动本地区旅游业的发展,实现冷点,升温点变热。
(八)章节结语
我们要在对民族风情旅游进行充分调研后,方可对民族旅游进行有效合理地开发,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用科学的方法对旅游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要坚决摒弃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导向,更要立于长远的打算,精心挖掘其文化性,并保持民族旅游的与众不同,使其散发出独特魅力,使民族旅游为我国的旅游业增添光彩。
七、评述总结
综上所诉,关于民族风情旅游的研究和探索有很多,不仅是理论上的进步,也有现实中的发展,但总体而言还是有待进一步完善。未来更应该重视民族风情旅游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展模式和机制如何提炼总结,各民族地区又如何将原汁原味的民族风情融入到旅游当中。
一是民族风情旅游、民俗旅游、民族旅游等相关概念仍未有专业且明确的界定。从现有的研究来看,立足于民俗旅游的相对较多,而民族旅游则相对较少。在本质上,两者虽然相似,但也是各有不同,需进一步分析对比。究竟要怎样将民族风情旅游与其他旅游的概念区分开来,而它所要发展的内涵与特色又有哪些?这些都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二是民族风情旅游如今的实践发展仍存在诸多难题。表现形式缺失、文化符号弱化、风俗习惯式微、对民族文化资源保护不够、文化内涵浅薄、过于艺术化、商业化、缺乏创新等等,都是摆在民族风情旅游研究者面前的困境与难题。如何平衡好民族文化和经济效益的关系,是所有困难的重中之重。
三是需要汲取经验与教训,得到属于一套真正的民族风情旅游的发展攻略。坚持保护与开发相结合的原则,保留民族旅游资源中特有的民族性和真实性,打造特色项目,抵挡外来文化的侵蚀等等,都是可以在以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实践其可能性。取百家之长,补一己之短,使我国的民族风情旅游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融合。
第64章 不堪回首[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