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暴雨持续了半个多月,天空开始放晴后,百姓们都欣喜若狂,激动地跪谢上苍。
然而,天气逐渐变得越来越热,就好像要把过去十几天的温度全部还回来一样。
徐大夫处理完伤患后,看着这天气忧心忡忡,旁边的庄大夫见状道:“这天气是够反复无常的,怕是体弱的病人都受不了这热气。”
徐大夫叹气道:“是啊,就怕这暴雨过后,突发瘟疫,”他越想越担心,起身匆匆而去,“不行,我得要跟同知大人说一声,要提早防范疫情突发。”
不到半天,衙门的官差还有身强力壮的百姓们开始动了起来。
他们把淹死的动物或掩埋或火烧,尽快处理了,用草药熏香防止蚊虫叮咬。
把这次受伤病倒的人搬到了空旷干净的环境中照顾着,用雄黄、雌黄、丹砂等十六味药材,早上或晚上,放在庭前烧,消毒防疫。
杜氏在家里又是用酒消毒又是用药材防疫,小心翼翼处理食材,就怕一个不慎,人会病倒。
沈依依被酒味冲的小脸通红,似醉非醉,看东西都要重影了,她眯着大眼睛跟杜氏打哈哈:“阿娘,醉了,我可真要醉了!”
杜氏好笑道:“醉了就去睡觉,不要一直跟着我。”
沈依依靠在莹莹身上迷迷糊糊道:“人家也要帮忙嘛。”
杜氏看她实在迷糊,就让莹莹带沈依依去睡觉,自己带着春桃厨娘继续收拾厨房,打扫卫生,争取不留一个死角。
就在全府城人严阵以待、积极防止瘟疫的时候,朝廷奉旨救灾的钦差到了。
原来除了临淮府,全江南都遭遇了三十年不遇的洪水灾情,各地险情不同,有的地方全村被淹,到处是一片汪洋,百姓苦不堪言。
临淮府由于堤岸加固的早,没有被洪水冲决堤,算是幸运的,隔壁县直接被淹了。
钦差大人对临淮府知府大人赞不绝口,知府大人谦虚,把郑大人拉了出来:“卑职年纪大了,遇事容易慌乱,多亏了郑同知,这次大雨所有事宜都是郑大人处理的!”
钦差大人闻弦歌而知雅意,夸赞道:“郑大人能力卓然,处变不惊,下官一定如实禀明皇上,为郑大人请功!”
郑大人慌忙行礼:“下官惶恐,这一切都是下官应该做的,当不得钦差大人如此称赞。”他顿了顿,恭敬又不失礼地提道:“这次能转危为安,还是要多亏两位秀才出谋划策、奔波出力。”
钦差大人一听,颇为感兴趣的一问:“哦,何处此言?”
郑大人就把大雨来临之时,宋?和沈杭的所作所为如实禀报,还有临淮府商人出钱出力也一并说了。
知府大人适时提到了,沈杭乃是瑞文九年临淮府案首,宋?乃是青州宋家子弟。
钦差大人一抹胡须,赞赏道:“少年英才,有勇有谋,又不失仁爱,日后必是栋梁之材啊!”
知府和郑大人隐晦的对视一眼,一切尽在不言中。
由于钦差大人还要巡察其他地区,不便久留,约定临淮府仁义碑建成之时,他会前来观礼祝贺。
知府大人听了很是欣喜,连忙和郑大人行礼表示感谢。
&nbs
第88章 施粥赠药[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