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华夏历史上堪称官场不倒翁的第一人是谁?
      他就是辅佐了四朝八姓11位皇帝的官场不倒翁冯道,他是古往今来争议最大的宰相,他被司马光称为奸臣之尤,也被欧阳修骂作没有廉耻,当代文史大家范文澜对其亦颇有微词。但不贪污受贿、不乘人之危搞女人的冯道,也从不缺乏力挺者,如苏东坡、南怀瑾、葛剑雄等。古人有云,一臣不事二主,而这个被称为“乱世不倒翁”的冯道,却在河南伺了四朝,八姓,十一位君主,可谓是“流水的皇帝,铁打的宰辅”。冯道什么时候“出道”的呢?
      大唐盛世,歌舞升平,但在唐朝灭亡之后,中国北方先后经历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都城基本在洛阳和开封之间转悠,这五个朝代历时84年,史称“五代”。
      时局动荡,社会不安,政治上的“一把手”经常变换,冯道就生活在那个年代。冯道,字可道,自号“长乐老人”,五代瀛州景城(今河北)人,好学能文,主持校定了《九经》文字,雕版印书,世称“五代监本”,为我国官府正式刻印书籍之始。他这一生,三入中书,担任宰相、三公等职位30年左右,政权和皇帝走马灯似的轮替不休,他的官运却一路亨通,长盛不衰。不仅如此,就是外族人统治中国,请他辅政,他照样接招。
      这样的气节,这样的政治理念,在古代的“忠君”大氛围下屡遭批判。宋朝欧阳修就援引小说来骂他,一个男人拉了寡妇的手,寡妇守节可以断臂,而冯道怎能忍耻偷生,不知廉耻。当代历史学家范文澜也骂:“他(晋高祖石敬瑭)要冯道出使辽国行礼,表示对父皇帝的尊敬。冯道毫不犹豫,说:‘陛下受北朝恩,臣受陛下恩,有何不可。好个奴才的奴才!”
      当契丹灭晋,辽太宗耶律德光进入开封,冯道应召到达,辽主问他为何入朝,答复倒也直率:“无城无兵,怎敢不来?”辽主又责问他:“你是什么老东西?”冯道答:“无才无德,痴顽老子。”辽主听后倒也欢喜,就任他为太傅。
      有一次辽主问他:“天下百姓如何救得?”冯道说:“现在就是佛出世也救不了,只有你皇帝救得。”在皇帝频繁更换、乱臣贼子争当皇帝的社会背景下,士大夫如何在乱世中实现自己的价值,该怎样当“公务员”呢?司马光与欧阳修基本上是一致的,即“君有过则强谏力争,国败亡则竭节致死”才算得上忠。生活在那个年代,冯道可以归隐山林,也可以“忠君”而死。但当代历史学家葛剑雄对此提出质疑:从

官场不倒翁第一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