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目前网上的说法,已经渐渐被引向‘你妹妹与死者之一是暗中交往的男女朋友,因为你与之暗中勾搭,被你妹妹发现,最后发生了冲突,导致对方与其朋友在冲突中丧命……”
林慕晨越听越爆炸,怒吼道:“鬼才勾搭那种垃圾!而且我妹妹才不会找这种东西当对象,她可挑剔了!他们想得倒美!”
殷怜觉得她真是完全找不到重点,冷冷地叫停了满屋子乱转的林慕晨之后,说道:“首先,你先来看看这几个‘同学,‘室友,‘邻居……”
林慕晨说道:“不可能!”但还是忍着愤怒,仔仔细细地看了一下相关的账号信息和发言,最后还是说道,“我跟那几个人渣不熟,但是他们恶心恶毒的样子我现在还记得。这个‘邻居说的话要是真心话,那他要么眼瞎要么心毒。同学的话……同校要是都算的话,我也不能肯定是谁,但是这个室友绝不可能。”
她停顿了一下,说道:“我和慕夕从小到大都是一起上学的,大学是四人间,剩下两个室友都是死党,人品好,不会说这种话。”
殷怜点头:“我需要你联系一下她们,跟她们沟通一下这件事情,关键的时候做一下澄清。”
林慕晨问:“现在吗?”
殷怜说道:“先联系,但不必马上澄清。现在网上的消息很乱,虽然他们现在掌握了舆论,但抛出的证据还不够,只是看着喧嚣,真正有多少人信还不一定。我先收集一些信息,顺便等他们继续出招。”
林慕晨看那些发言本来很生气,但是听殷怜这样笃定的声音,竟真的感觉被说服了,相信网上这些胡言乱语的并不是大部分普通人,而只是一些故意在胡说八道的水军。
殷怜说道:“许多时候,水军的行为在兵法之中有个专门的‘计策名,叫做‘四面楚歌,没错,就是刘邦对项羽用的那一招。当你认为整个世界都是敌人的时候,人自然而然就会失去反抗的意志,不止对你是如此,对那些愿意站在你那边,或者在这个案子里面认为你妹妹做得对的人也是这样。如果你很想了解网络舆论,就逛逛映网吧,我至少可以保证这边的舆论是尽可能公正客观的……之后澄清或者公布案件内情也会放在映网。”
林慕晨听了她的话,之后紧张焦躁的时候果然都只去看映网,发现上面的发言都理性而客观,更没有人身攻击,虽然也没有人爆脏骂那几个QJF,但至少从立场上,他们都认为三名死者确实为犯罪者,而并不为网上那些无凭无据的“情感故事”所动容。
林慕晨看着看着,情绪就受到了抚慰。
大概是因为她本身不是个非常坚定的人,林慕夕一个人被拘留但是一点也不慌张,还能每天接受女警姐姐的照顾,殷怜面对着满幕的谣言却视若罔闻,每一个决策都非常明确。林慕晨意识到自己的没用,进而决定一定要配合殷怜的谋划。
她不能让林慕夕为了自己的名声受罪,哪怕事后被骂得狗血淋头。
她也意识到自己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坚强。她之前觉得被人黑两句无所谓,但是那是因为之前被黑的都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换男朋友勤快算什么事情?其实之前黑子传的一部分名单甚至都不是林慕晨的男朋友,只是关系比较好的普通朋友而已,真正有过男女关系的,也多数都是和平分手,林慕晨其实是个很爽快的女孩子,先前的恋爱也多数点到为止,她和男方感情观一致,可以互相理解,不管是对方喜欢了别人,或者她觉得厌倦了,大家都可以好好说明白,坦白说再见,所以她其实在前男友之中风评还是比较好的,至于一些前清遗物或者黑子的话,也影响不了她什么,毕竟她也不跟人家相处不跟人家过。
但这件事不一样。
不管是真相还是谣言,这一次发生的事情,对她来说都是一把刀,是能戳伤她的。网络上的闲言闲语先不说,如果连身边的人都一直用异样的目光看她……她可能真的会慢慢地崩溃掉。
然而,她一晚上没怎么睡好,却不是思考怎么避免这样的事情,而是思考怎么去接受,去承受这样的责难,建设起自己的心理防线。
林慕晨虽然有几分心大,但是她也出乎意料地有担当——她并没有因为体会到现实的残酷,而改变原来的决定。
更不用说,目前那些恶人还在步步紧逼。
她怎么样都无所谓,但是妹妹什么也没有做错,她不能承受这些。
林慕晨一直是个活在当下,不太去考虑未来的人。生锈的脑子动起来不太容易,但好处在于,她的性格让她勇往直前,并不会因此踌躇。
即使为难,她在按照殷怜的指示行动的时候,也尽可能地尝试了思考。
而殷怜则开始采取另一个行动——她准备调查那位混血死者的真实身份。
这件事很重要。华夏目前入籍很困难,而新世界强行限定只有华夏籍的民众可以申请,也就是说,当事人到底是少数民族混血还是外籍混血,背后隐藏的问题会有很大的区别。
殷怜也考虑过直接上报,把这个问题转交给别人。不过仅仅只是两张照片不足以作为有力的证据,而只是通过公安途径,也要考虑相关程序之中会有对方的眼线——跨省调查涉及的部门较多,考虑到如今警务部门人手的紧缺,底层部门许多人员其实有点良莠不齐,而且各地政府本身的政治倾向也会有一定差别,不一定会配合,消息走漏的可能性就很大。
如果是重大案件,国家可能会安排更多的人手和步骤,保密性就会强。但还是那句老话,前期证据不足,人力投入都是成本,得有足够有力的证据才行。
殷怜客观判断,这件事的内情,是国外间谍活动和国内管理腐败的可能性大约一半一半,毕竟间谍活动不会派这么几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但也说不定,毕竟红月有过的间谍笑话那真的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
还要进一步调查才好判断。
但是不能使用官方途径,就要自己想办法收集先期证据了。目标省地广人稀,用网络手段能够获得的情报有限,最直接快捷的方式是殷怜开个魔法车直接过去,但是调查需要时间和过程,同时会留下很多痕迹,后续处理痕迹才是比较麻烦的事情。
倒也不是做不到,不过也并不是最佳选择。
殷怜最后选择的是让AI在网上搜集了一下相关评论的账号,找了一部分关心这件事,而且脑子清晰,对事情的分析基本上贴近真相的人,然后又在其中筛检了一番,挑出本身信息公开,所在地距离目标地点比较近,而且查看过往记录,本身也算三观坚强,比较少吃人血馒头的账号。
之所以只要求“比较少”,是因为这些年网上群魔乱舞,越是关心社会问题的人反而越容易踩坑,不留两次心理阴影很难学会怎么妥善处理大量繁琐而容易激怒人的信息。上辈子没有殷怜搞事的时候,网络信息肃清的时间还要推后好些年,甚至直到殷怜出事的时候,水军操控舆论的问题也只是因为政府的管控而稍微收敛了一些,完全没有到根治的地步。
但是殷怜见识过各种各样的人处理问题的方式,有一些令她印象非常深刻。比如说有个社会领域的网络大V,他每次参与完一个事件,就会把事情的前因后果,相关的报道和截图同整理论文一样罗列出来,最早的一份道歉甚至悬挂置顶了三年多时间,生生把舆论给扭转了过来。
这个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途当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麻烦,比如会在某些事情还不明晰的节点被人抓住机会疯狂举报,导致账号被封,号主就更换账号,重新置顶各种新闻信息,事后要是事件明晰了,他又要辛辛苦苦去申诉,跟平台和水军斗智斗勇……这个过程很艰难,但不得不说,这就是人存在于世界上,想要维护正义和自己的良知需要付出的代价。
在许多注重生活轻松的人看来,对方这样做显然很不值得,但是当时殷怜听说了这件事之后,心里就对对方非常佩服——她自己当时也是怕麻烦的人,所谓行有余力……她是没什么余力的。
但不妨碍她佩服对方。
这辈子对付营销号的策略其实就是学了上辈子对方的做法。据殷怜的记忆,那位媒体人也不过大她五六岁的样子,现在可能是个大学生——愿他这一世可以不为站错的舆论而背负愧疚。
但像他这样的人是极少数,更多人则会默默删掉自己的发言,把黑历史埋进泥沙里,把愧疚藏进心里。
不能轻易地判断前者和后者的品行高下,因为人类本身多种多样,见识,想法,心理承受能力都会有所不同。但是,不做不错,只要是在做事的人,就一定会犯下错误,什么也不做,确实什么也不会错,可是他们也不值得跟随和信赖。
殷怜在这些账号中筛筛选选,最终找了她认为合适的一部分人,然后让AI尝试找机会,把他们一一拉进了一个群里。
如果只是为了调查死者的身份,当然用不上这么多人,但殷怜心里有个想法。
夏国有个法律机制,叫做公议法庭,有点像是陪审团机制,但是跟陪审团机制区别很大的一点,就是陪审团人数规模——公议法庭面对的是那种社会争议很大的案子,简单来说,就是那种性质特殊,公共认知和现有法律有一定冲突的案件。冲突的原因多种多样,有些是因为案件的性质,有些是因为当事人的身份和经历,也有些是因为涉及技术行业本身的未知性——其实说一千道一万,这种制度就是把舆论监督给
第 822 章 822[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