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面问殷怜这句话,殷怜可能会回答:“大概是因为钱太多,赚钱已经不能带来快乐,所以要追求更高层次的快乐吧?”
毕竟受人感激和坑无良坏蛋,确实都很快乐。
不过事实上,双方真见了面,也不会这样针锋相对,多半还会各自展现演技来个企业级的商业互吹,所以这个问题和答案,大约都永远不会真正出现在现实里。
殷怜当然也不是真的打算搞视频网站,主要就是给做了一个示例。当所有人都在同一个平台上竞争的时候,如果让用户形成买一张会员卡可以看几个月甚至大半年,可以东追一个节目西追一个节目,随便在哪个平台乱窜的习惯,那么他们就很容易对那些不提供同类服务的平台产生意见,平台的用户圈养机制就会自然而然地被打破。
其实允许单买更好一点,但这里面的定价就太容易有争议了,还需要考虑到版权方的态度。殷怜嫌麻烦,所以暂时没动这一块儿,反正等到平台坑用户的默契被打破,他们自然就会考虑这个形式的消费模式。
他们不是想不到,只是以前不乐意采用而已。
在教导导演和预定演员们学习和熟悉新的设备和拍摄方式的这一个月里,殷怜虽然一边随时关注着政府方面关于网络的各种改革进展,但大部分时候也只是关注,偶尔才发表一些意见,更多时候还是把时间花费在了电视剧的筹备上。
不过即使在剧的筹备上,她耗费的精力也没有几位导演来得多。黑怀朱的剧本其实已经很细腻了,虽然仅仅只是情景剧,但是凡是有完整剧情的角色,不论戏份有几集,他都把剧情线和故事线打理得很清楚,每个人物都能做到逻辑自洽。
不过行为逻辑能够自洽,不表示角色塑造得就很完美了。对于塑造人物和剧情来说,合理固然重要,但是细腻与否仍旧会大幅度影响剧本本身的品质。当然,即使在夏国,全景影片也仍旧做不到巨细无遗全部描述得同真实世界一样,但也没有必要,因为那就不叫细腻,而叫做主次不分了。
目前来说,殷怜聘用的副导们目前正在进行的剧本工作也是有一定主次性的。他们主要是选取自己觉得有亮点的人物或者剧情,完善他们在非主镜头注视下的一些剧情和人设,在不脱离原剧本故事线的前提下,进行更加精细和时代化的改编和完善。
这既可以帮助们导演们锻炼和学习使用新模式的设备和形式,也能一定程度上展现他们自身的创作能力和思想意图。其实知名导演纡尊降贵地来做一个小姑娘的副导演或助理导演,哪怕这次的影片性质特殊,技术价值罕有,他们自己也乐意,不在乎名名利上的损失,但还是会有他们在意的地方。
比如说艺术表达权力的缺失。
创作行业的人,除非本身就是来捞钱的,专门靠抄袭拼凑套路来敷衍观众的,大部分人其实都很重视自我表达的权力,某种意义上,很多人重视原创,反感抄袭的核心原因,就是源于对于表达权力和表达能力的看重。
所以这种情况下,殷怜的这种安排,却是一定程度上挽回了几位名导参与这次拍摄的过程之中自我表达权力上的损失。
这种联合拍摄的形式至少对于目前参与拍摄的几位导演来说都是新奇的,但是因为本身各自负责剧情线的分割极其明确,所以需要合作的部分也只有对于跨剧情的这部分主要人物性格塑造方面的统合。这部分殷怜需要全程跟进,确认和矫正,以确保支线剧情和主线塑造的统一性。
即使如此,大量支线部分的内容和空间也已经足够众人发挥了。这些导演虽说都有成功作品,但毕竟是第一次接触这种全景式技术,因此都怀抱着较为谨慎的态度,没有人托大,过度自我发挥,都兢兢业业按着原剧本(适当参考原著)比较还原地完成了支线和配角的完善工作。
很快剧就要开始拍摄了。
值得一提的是,殷怜直接在天堂岛附近又划了块地方,直接建了一座贾府……啊,不,是影视城。
这次的地是按照新世界的现有法规自己花钱买的。不过由于有新世界开荒有政策倾斜,所以只要按照合约好好进行开发建设,买地的成本其实比国内要低很多。殷怜的天堂群岛日进斗金,这点钱甚至都算不上负担。
这也是除了活化素之外,很多资本都千方百计想要往新世界跑的一个重要原因。在很多人看来,天堂岛如今简直是遍地是黄金。
如果殷家不是有殷夫人和殷长宁长期做慈善,殷长生和殷怜又一直在搞出对社会有利的技术和项目,殷家光靠殷淮和殷让的关系,恐怕也未必能防住所有因为眼红其资产而想搞他们的人。
不过目前来说,殷家每个人各兼其职,配合得很好,在民众的眼中观感也很不错,很多人对于殷家人都保持着真心实意的好感,无形之中就给他们套了个保护罩。上层政府本身肯定不会故意打压殷家的项目,毕竟他们对殷让殷淮多年的贡献都是认可的,重点是那种本身利益至上的大企业如今会对殷家避让,其实是源于季湘君在民间多年慈善的好名声,以及殷怜在网络上搞事所积攒出来的舆论好感度了。
唯一比较让人觉得荒唐的部分,大概就是在这两个因素之中,殷怜的影响系数反而更大一些,哪怕其实她做得远没有自家妈妈多。
因为就实际情况来说,确实是殷怜的名声更大,社会影响力更广。
当然这不能怪公众,因为如今的社会状况就是这样,舆论的影响力过大,许多人也多数只会通过网络渠道来获取各方面的信息,而且不是那种已经被证实,具有权威保证的消息,而往往是那种来源不明,轻易被传播,也轻易被推翻的消息。
很多普通人即使想要辨明信息的真假,也缺乏辩证的条件,尤其是在一些官方媒体或者大型商业媒体都会由于不谨慎或者索性是营销目的传播不实消息的情况下,许多信息更加真假难辨,待到殷怜的舆论三部曲一出,许多人更是多网上甚至纸媒的许多消息都怀抱着警惕之心,不说全不信,但也都盯紧了各种官方的证据,又或者媒体的历史信用。
而季湘君不能说是完全的无名之辈,毕竟她的事业还是做得很不错的,在业内也小有名气,因为做做慈善,更是积攒了不少受惠者,网上也会有人谈起。但是因为她并不热衷在网络上宣传自己,所以这些说法往往都只是一些民间传言,并没有正式文件佐证。
殷怜其实对妈妈的选择并不是十分认可。在她看来,做了十分事情,就至少要把其中八分展现给人看,剩下两分也不是为了含蓄,而是积攒下来以图谋更远大的回报。而季湘君这种默默做事不图回报的作风,其实是很不利于经营自己和事业的。
但她也能理解季湘君这样的做法。
说白了,她妈心里其实十分迷信,她从不烧香拜佛,供奉偶像,却极其笃信善恶有报,因果轮回。季湘君不想要社会的崇拜和回报,本质上是怕这些消耗掉行善的功德,求不到她想要求的东西。而她求的东西其实很简单,不过就是儿女的平安喜乐,或者更确切一些,是求万一三个孩子遇上什么危险,老天爷能搭一把手,赐一些运气,让他们能有机会逢凶化吉。
殷怜的经历和她现在在做的事情,也是导致她这种心态加剧的一个重要原因。不过本质上来说,季湘君这么做,还是因为她本来就是这样的人——相信善恶有报,得失守恒,一分辛劳一分收获。
正是因为相信这些,所以她才始终如此善良自持。
作为被担忧的对象,殷怜有怎么可能去否认或打击这样的母亲?若她这样做能得到安心,便让她去做好了。她不但不会阻止,反而会尽量帮助和配合她。
但她也希望,有一天这个社会能清楚地分清楚谁值得谁不值得,这就让她想起夏国——那里公民作出的每一分贡献,都会化作公民点数成为当事人的贡献以公民等级的方式呈现出来。殷怜当时还觉得夏国的这种形式很不真实,太过理想主义,不过在夏国呆久了,她就慢慢意识到,任何看上去完全不可能实现的政策,只要成为一种大众都能认同的观念,就能持续下去,因为人们会自主地去维护它,延续它。当整个社会都形成一种要维持秩序的精神立场时,有时候不需要强制措施,这种制度也会如同记忆金属一样,产生自我复原的能力。
举例来说,哪怕不是这个制度的直接受益者,比如说一个安于普通人身份,既不上进也没有野心,平日只想当当社畜下班就玩乐度日的人,他也会自觉地去支持维护这个制度下那些贡献更高但也拥有更高社会地位的人,因为他虽然地位低,观念却是明确的,且认为这种“一份付出一份收获”的社会制度是公正的,虽然他自己不想付出,因此也没什么收获。
他会很清楚,作为公民的一些基础福利同样有这些高等级公民的贡献。且由于夏国的政治透明化制度,大家都能很清楚地知道大家都付出了什么,得到了什么。许多人没有选择那么做,只是因为他们愿意,而不是因为没有选择。
但是愿意选择奉献的人,就能得到该有的那份尊崇。
殷怜之前在夏国上学的时候,同学期同专业有个男孩子,看上去年纪也不大,也就十几岁,个人资料还选择了不公开,公民等级偏偏特别高(对这个年龄来说),专业的同学就都对他很有好感,偶尔遇到什么好事情,都会提醒他一声。
殷怜那时候其实觉得挺莫名其妙地,觉得夏国人有点天真和盲目,不过时间久了,对比两个世界的社会状态和认知,慢慢她念头也转过来了。
&
第 776 章 776[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