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婆婆奶奶们的对话,充满了烟火气,沐晓夏也不觉被感染了,热情的招呼每一个人。
      “哟,这丫头一看就是咱老沐家的种,也只有咱老沐家留得住这般通透大气的人儿。”
      一位身穿蓝土布夹袄,头发稀疏却依旧梳的一丝不乱地老太太扒开人群挤了进来,爽利的说道。
      “丫头啊,我家老头子和你爷爷是隔了房的堂兄弟,按辈分你得叫我一声三奶奶。”
      “你们这些个八卦婆都先散了,丫头只身一人回到沐家,其他事都容后再说,现在紧要的是让她把日子过起来,你们这些做奶奶的,有一个算一个,都回家匀一匀,不能让咱沐家的姑娘饿着。”
      当年的沐大牛可是十里八村人人称赞的好后生,之所以应下苏家入赘的要求,个中原由沐氏族人心里多多少少都门儿清。
      因而,这些年里,他们的生活越是安稳、富足,越是会叨念着沐大牛的好,越是叨念越是觉得愧对沐老爷子一家。
      现在老爷子突然有了后人,经历过那些事儿的老人们自然要略表心意,于是东家拿个锅,西家凑个碗,一套锅碗瓢盆就齐了。
      床上的被子褥子,灶台上的油盐酱醋,还有身上要穿的衣服,陆陆续续都有人送了过来。
      最后,三奶奶领着她家的三个孙子孙女,给沐晓夏送来了半桶水和近两斗的杂粮面。
      为了安稳度过灾年,苏家坳几乎家家户户吃的都是比大白米便宜一大半的杂粮面,也就是荞麦、高梁、豆子磨的面粉,吃的时候可以烙饼、做馒头,也能炒熟了加热水洒点盐巴调成面糊糊。
      吃起来虽然拉嗓子,但总比草根树皮观音土好。
      “这些都是族里的叔伯婶娘们凑的,你先吃着,既然回了沐家就别想太多,咱们这些老家伙有口吃的喝的,就不会让你饿着。”三奶奶慈祥的说道。
      “谢谢三奶奶,还有各位叔伯婶娘们,等我缓过这一阵子,我一定亲自登门道谢。”
      送走了三奶奶,小媳妇们将院子也收拾得差不多了,换了院门、除了杂草、扫了积尘,整个院子焕然一新。
      虽然没有将军府那么豪华,但也是高墙、红瓦和青砖,称得上是苏家坳最气派的院子。
      院子里面总共分了里外五间房,除去卧室外,还能留出客厅、客房和书房。
      卧室里只有几个老旧的雕花木柜,和一张硬木床,床上已经铺好了稻草垫子,不知道哪位奶奶友情提供的被子褥子就放在一旁。
      厚薄适中的被子在初夏的天气盖着刚刚好,褥子也清洗的很干净,没有补丁也没有异味,依苏家坳的经济条件来看,是能拿得出手的东西。
      奈何沐晓夏本人有点小洁癖,贴身用品不喜共用,只能拂了他人好意,将被子褥子收进空间,然后从空间里拿出床单枕头和空调被。
      看着床上那与周遭格格不入乳胶枕头和蚕丝空调被,沐晓夏陷入了沉默!
      这要是被人瞧见了,任她巧舌如簧说破天,也圆不了这个坑!
      看来还要到市集扯几尺布做几个被套枕套套上面才行。
      离苏家坳最近的市集在溪水镇,溪水镇每逢二、五、八的日子便开放集市,到时周围十村八里的人都会聚集到那里买卖货物。
      届时,老陈头的牛车也会停在村口,只需要两文钱就能坐到镇上。
      当然,也有人舍不得这两文钱,步行去镇上,脚程快的,从天不亮就出发到日头高悬,大概二个半时辰左右。
      身怀二十两巨款的沐晓夏自然不会小气这两文钱。
      苏家坳名如其形,除了姓苏的人家多外,还因为处在一个四面环山的山坳了,出村的路不但弯弯绕绕,还得翻山越岭。
      幸好老陈头是赶牛车的老把式,牛车行的稳稳当当。
      行了约摸大半个时辰,牛车在溪水镇外停了下来,沐晓夏跳下牛车,随着人流进了镇子。
      苏家坳离溪水镇较远,

第5章 遇故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