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西部是燕山山脉,东部则是渤海,这种地形注定了防线没有正面宽度。
      孙承宗之所以会如此大胆的构建关锦防线,在当时也是考虑到了满清当时的现状。
      当时的满清,刚刚建国,除了骑兵啥也没有。
      骑兵在平原上可以驰骋如风,但是面对关锦防线西部的山峦,顿时就没有了锐气。
      再加上满清当时也没有自己的火炮,所以在大明的堡垒面前只能望城兴叹。
      而满清的西面是蒙古,蒙古虽然是平原地带,可蒙古各部在当时却都是明朝的小弟。
      南面是大海,满清又没有自己的水师,根本不可能做到对大明进行侧后偷袭。
      所以,满清想要劫掠大明就只能走关锦一线。
      其实孙承宗的这种想法也是没有错的。
      事实证明,正是因为有关锦防线的存在,大明和满清之间的战争,在前期大明几乎有着碾压的优势。
      也正是看到这样的方式有效承宗才大胆地向前突进,而满清只能步步后退。
      但是任何事物都不可能一成不变,满清在初期面临的困难不可能困扰他们成百上千年。
      一旦满清突破其中哪怕一个方面,大明的优势就会荡然无存。
      而大明能做的,就是继续前进,或者被打回来。
      当然,不管怎么说,关锦防线确实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满清造成了困境。
      满清第二代皇帝,皇太极进攻关锦防线,就在这道防线上撞得头破血流,内心留下了深深的阴影。
      但是满清人穷物少,若是不抢劫大明,必然会衰弱,甚至灭亡。
      人穷则思变,所以皇太极开始琢磨另辟蹊径。
      既然此路不通,那只好剑走偏锋。
      所以皇太极开启了西征蒙古之战。
      恰在这时,袁崇焕砍掉了东江总兵毛文龙,满清的后顾之忧顿时解除。
      皇太极击败蒙古察哈尔部,满清势力向西延伸到长城一线,大明对满清的碾压开始出现漏洞。
      关锦防线之于满清而言更像是盖在水缸上的塞子。
      前期,水只能通过塞子流出去,所以,水受制于塞子。
      但是后期水缸边上也出现了破洞,那么这个塞子的作用就可有可无了。
      满清以骑兵为主,水无常形,兵无常势,不可能待在原地被关锦防线一步步蚕食。
      所以在满清的势力延伸后,关锦防线就陷入一个非常尴尬的境地。
      不管怎么说,大明确实靠着这条关锦防线,保证了大明相当长一段时间的安宁。
      只是为了这条关锦防线,大明所付出的代价也是巨大的。
      孙承宗用了四年时间,修了大城九座,堡四十五座、练兵十一万。
      这些据点每年耗费白银三百万两,而防线屯田收入才十五万两,剩下的全部由关内补充,具体来说,就是在全国百姓头上摊派。
      而且防线延伸的成本会随着长度的加大而成倍数增加。
      所以,在关锦防线建成后十几年里,大明每年光是在这条防线上所消耗的军饷就是几百万两。
      大明局势稳定的时候,这笔军饷,朝廷还能勉强负担,可随着大明局势的动荡,朝廷的赋税逐年递减,也就导致朝廷开始无力支付这笔巨额军费。
      其实这都不是关键,关键是,耗费如此巨大的关锦防线,还防不住满清的入侵。
      己

第0094章 错失的良机[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