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也就在这时,郑崇俭带着五万大军,正好赶来。
      看到情形,根本没有二话,领着大军直接就冲杀了上来。
      正白旗人马,本就无心恋战,此时又遇到了明军的大量骑兵,哪里还能抵挡的住?
      顿时全面溃散。
      郑崇俭和黄得功都是经验丰富的老将,看到这个情形哪里还会客气,开启了全面的追击。
      这场带有戏剧性大捷就这么产生了。
      这一仗,郑崇俭和黄得功两人全歼了以祖大寿为首的满清汉军正黄旗五万人马。
      又重创了多尔衮的正白旗人马,导致超过近万正白旗骑兵战死。
      三万正白旗骑兵也全面溃散。
      可以说,这场战争是自满清崛起之后,大明最大的一场胜利。
      同时也打破了满清不可战胜的神话。
      战后,郑崇俭在和黄得功商议之后,决定借此机会夺回宁远,将锦宁缓冲地重新勾结起来。
      郑崇俭亲率五万大军,进攻宁远。
      此时的满清,根本还没有反应过来。
      宁远虽然被清军占领,却没有多少守军。
      郑崇俭一战而下,轻松拿下。
      拿下了宁远之后,郑崇俭似乎还不满足,目光又盯上了锦州。
      郑崇俭知道,一旦拿下锦州,大明就能够重建锦宁防线,彻底的将满清有效的遏制在辽东地区。
      经过了再三斟酌之后,郑崇俭还是决定冒险。
      于是,郑崇俭命黄得功镇守宁远,自己则率领四万大军,火速杀向了锦州。
      事实证明,郑崇俭的目光还是十分敏锐的。
      这个时候满清虽然有了行动,可是准备的十分不充分。
      锦州方面并没有多少守军。
      郑崇俭再次一战而下,拿下了锦州。
      如此,大明辽西地区的两大重镇,宁远和锦州再次回归到了大明的手中。
      拿下了锦州之后,郑崇俭就不敢再继续冒进了。
      因为再往东就是一马平川的辽东平原。
      在那里没有骑兵为依仗的大明将士,就是一群可被满清骑兵随意蹂躏的羔羊。
      而且这个时候,满清也已经彻底的反应过来,大量清军开始在大凌河方向集结。
      面对这种情况,郑崇俭也不敢轻举妄动。
      只能以锦州为防御和满清大军进行对峙。
      同时写了一封奏折送去京城向皇帝请示,下一步该怎么做。
      是重新构建关锦防线,还是放弃锦州,收缩防线,依然以关宁防线为主。
      这是一个十分头疼的问题。
      郑崇俭还真不敢轻易表态。
      毕竟当年的关锦防线可是由,辽东督师孙承宗提出来的。
      孙承宗人虽然死了,但是影响力至今都十分大,郑崇俭可不敢轻易对孙承宗的战略部署有什么置喙。
      只能交由皇帝自己去决定。
      而当郑崇俭的奏折到了朱由检的手中时,朱由检却一脸懵逼。
      为什么?
  &

第0093章 重启关锦防线?[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