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sp; “这还能有假?都录入了祖训中了。”朱由检肯定的道。
事实上,不称臣,不和亲,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是后世网友杜撰出来的。
不过这句话却将大明朝的骨气尽数道出。
朱由检觉得,此时用这话也不算假话。
“这么说,成祖皇帝算是一代明君了,没有辱没太祖的威名。”那人言语中带着一丝自豪。
“明君呢,肯定是明君,虽然他后来做的一些事情遭人诟病,却不妨碍他对大明起到的贡献,只是他的后人却一代不如一代。”
“当然,历朝历代,几乎都是这样过来的,说到底,这世间终究没有万世的江山。”朱由检有些感慨的道。
“……”那人再度沉默,很快,他就问道:“你能和说说,除了皇帝的原因,具体有哪些弊政才造成了你那边当下的局面?”
朱由检想了想道:“和你说说也无妨,这些都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想来你也改变不了什么。”
“首先,第一大问题,就是大明的藩王制度。”
“藩王制度?这个制度有问题?”那人语气上,微微有些深沉。
“当然有问题,而且还是大问题,你知道两百多年后,大明大大小小有多少宗亲吗?三十多万人呢!都可以称得上是王爷遍地走,宗室多如狗了。”
“你知道光是支付这些宗亲一年的俸禄朝廷要拿出多少银两?”
“还有各种临时补贴,比如婚丧嫁娶、建造宫殿、节假日等等,又是一大笔支出,朝廷光是提供这些都已经到了入不敷出的地步。”
朱由检摇头叹息。
“等等,这不对,怎么会入不敷出的?哪怕宗亲有三十多万人口,他们也是要纳税的啊?怎么两百多年后,大明宗亲就不用纳税了?”那人明显感觉不对,连忙问道。
“纳税?呵呵,他们所纳的那点税,都还不到朝廷支出的三分之一,你觉得,这点税够养活他们吗?”
“……”那人沉默了一阵,问道:“照你这么说,庞大的宗亲,在两百年后已经成为了大明的一大累赘?”
“不光累赘,他们还是造成大明如今局面的元凶之一。”
“此话怎讲?”那人疑惑。
“这就要从大明的封分制度说起了。”
“从大明立国到现在,两百多年来,大明藩王,郡王分封无数,可这些藩王和郡王,都没有兵权,也没有参政权,甚至发展到后期,都不能离开所在封城,就是出城扫墓都要请示朝廷,还有就是二王不得相见。”
“这就造成了藩王成为‘食禄不治事的存在,完全变成了寄生虫,靠朝廷的俸禄圈养。”
“这些藩王和郡王,不得参政,也没有兵权,军政都没有出路,就只能偷偷的置办产业。”
“他们个个养尊处优,虽然没有实权,但待遇很高。”
“换句话说,就是朝廷养着一群闲人,不干事不说,吃得比谁都还多,与蛀虫无异,久而久之,国家定然是不堪重负。”
“而且藩王们大量的封地,抢夺了老百姓的生存空间,广占良田,与民争利,致使朝廷财政收入锐减,土地兼并加剧,更甚者,对百姓采取巧取豪夺的手段,让普通百姓没有土地,变成了他们的家奴。”
“等到缴纳赋税的时候,他们又隐瞒土地,人口,只缴纳少量的赋税,糊弄朝廷。”
“完全成为了大明尾大不掉的毒瘤。”
“你说他们是否是造成大明今日局面的元凶之一?”
第0004章 畅谈大明弊政[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