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一百五十章 高手在民间[1/2页]

大明:秀才造反,从诛杀恶吏开始 登高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夺取一县、一州、一府之地,绝不代表这些地盘,就真的悉数归属于你,没有一个健全的体制,稳定的秩序,一旦遭遇任何风险,都可能让你丢掉打下的地盘。
      “都记清楚你们要去的地方吧?”
      萧靖生神情严肃,看着眼前的一行人,“到了诸乡或镇的镇公所,就找所属镇长,询问编户造册的进度,倘若有完成该事的,就去找农会代表,让他安排人手,将一应案牍送到县城来,没有完成的,就告诉他们尽快做好。”
      “喏!”
      众人轰然应诺道。
      统计蒲城县治下人口规模,是萧靖生很看重的事情,倘若连麾下人口和土地,究竟有多少都不清楚,很多部署即便明确,也不好有效推行下来。
      先前通过巡察和公选,筹建起的那批镇公所体系,萧靖生是需要进行考察的。
      一个编户造册,一个清查土地,谁要是能在其中表现出色,就会被擢升进县城做事。
      一直到现在,蒲城县还没有筹设县级机构,很多事情都是萧靖生在负责,尽管很累,可萧靖生不急着筹设县级机构。
      在萧靖生的眼里,他要筹设的县级机构,必须是一批经受住考验的群体,对基层有着相应了解,这样才能确保县级机构筹建后,能够迅速的运转起来。
      甚至蒲城县的县长,萧靖生都已经物色好了,即现任永丰镇镇长赵清平!
      等到合适的时候,萧靖生就会筹设县级机构。
      “会长,额有些事情想跟你聊聊。”
      萧季山走进县衙正堂,见到萧靖生,开门见山道:“你能不能再给额调些人手,现在筹建这么多工坊,额根本就忙不过来啊,就算额按着你说的法子,先将诸工坊的管事,先行挑选出来,可每天往返各处视察,额根本就……”
      “季山叔,我实话实说吧,没有人手能调给你了。”
      萧靖生出言打断道:“读书认字的人就这么多,县衙、劳作营、诸业工坊等,都需要这些人,这还没有算上统计县城人口。
      我能给你调十几个人,也是挤出来的,是,季山叔负责的这一块,多数都处在筹建阶段,压力很大,可恰恰是这般,我才会把这副重担交给你啊。”
      “那会长…人你不能给额,这时间是否能宽限些?”
      萧季山神情复杂,“额现在成宿成宿的睡不着觉,要忙的事情太多,额怕……”
      “时间不能宽限。”
      萧靖生严肃道:“特别是城外筹建的冶炼、铁器工坊,必须要尽快筹建起来,这是没有任何商量余地的。
      等到隆冬到来前,铁器工坊要打造足够取暖的煤炉,不然等到隆冬到来,我蒲城县不知要冻死多少人。”
      其实对这批新筹设的工坊,特别是涉及到民用层面的,萧靖生已经非常照顾了,让几个新编劳作营,负责到各处进行筹建,让那些提拔的工坊管事,在各处进行监工和指导,确保这批工坊能尽快筹建。
      只是骤然承接这等重担,对于萧季山而言,还没有完全适应过来。
      毕竟萧季山先前就是一猎户,直到追随萧靖生,跟萧广生一起负责匠户营,也渐渐有了改变。
      人啊,都是逼出来的。
      现在萧靖生能信赖的人本就不多,特别是萧家村的那些人,要是不能帮着分担子,萧靖生只会更忙。
      蒲城县矿藏资源丰富,特别是煤和石灰石,此外还有硫铁矿、铝土矿、白云岩、粘土矿、高岭土、芒硝,恰恰是这个煤炭,让萧靖生想到御寒的办法。
      棉花不多,那就造煤炉,产蜂窝煤。
      蒲城县有一些露天煤区,要是能把这些有效利用起来,就算没有足够的御寒衣物,靠煤炉和蜂窝煤,也能让治下百姓过个安稳隆冬。
      “会长,衙门外有个老头想见您。”
      就在萧季山想说些什么时,一在县衙外轮值的勇锐过来,向萧靖生抱拳一礼道:“说是有事找您。”
      “好,叫他过来吧。”
      萧靖生点点头应道,随后看向萧季山,说道:“季山叔,好好想想我先前给你说的,其实你要真是想明白了,就不会有那么大的压力,在匠户营那边,你跟广生叔做的不错,现在你单干了,我相信你也一定能成。”
      “额…好吧,那额先走了。”
      萧季山有些踌躇,然看到萧靖生的神情,也憋着一股劲,“要是额做不好,今后就不会萧家村了!”
      没有谁生来就会什么,那都是逼出来的。
      萧靖生现在就是要逼出一批人才。
      特别是萧家村出来的人,那一个个逼的更紧,现在或许苦一些,可真要是能逼出来,今后他们的成就必然不凡

第一百五十章 高手在民间[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