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1章 双塔[2/2页]

绝世星祖 鬼玺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恕晚辈愚钝,晚辈不知,还望前辈点拨。”
      老者言道:“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开”;儒释道的最高境界,就是这三句话九个字;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老者顿了顿接着说道:“年轻人,你的思想包袱很重。为何不去试一试撇开包袱生活。”
      白夜大惊,这老者……
      老者继续说道:“那池中有一颗三色宝珠,暂且先借与你。用此宝珠可与下面双塔共鸣,希望会对你有所帮助,去吧。”
      白夜放低身姿,说道:“多谢前辈,晚辈用完就将宝珠送回。”说罢便去荷花池取宝珠。
      这是一颗三色交融的圆润宝珠,与下方双塔塔尖处的宝珠别无二致。
      一人一猪捧着宝珠出了这庙,直奔下方双塔。
      轻轻一送,此宝珠便浮于空中与塔上二珠形成强烈共鸣。只见两塔塔龛处各自打开一道漩涡似的门。
      一人一猪相视一眼,便做决断——分别进入一塔,人左猪右。就在他们进入的那一刻,一切归于平静,宝珠飞回荷花池内……
      只见又一道身影出现在扫地老者身旁说道:“贵兄,谢了!”老者依旧摇了摇头,说道:“不用谢我,二郎神对我有恩情~今日便还在他弟子身上。”
      白夜进入了一个神秘的空间,这里就像一个民国时期的课堂。前面一排排身穿旧时代服装的同龄人在听前方先生的讲座。黑板上写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百家齐放、百家争鸣”十六个大字。
      白夜骇然,这里很可能是民国时期的北京大学!在这个时代,只有北大会做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这种事,没想到偶然圆了自己名牌大学的梦,白夜哑然一笑。
      看着台上的这位年轻先生,很可能是民国时期的梁漱溟。1916年,他23岁时就在蔡元培校长的引荐下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次年开讲,先讲“印度哲学”,再讲“儒家哲学”。
      虽然他不承认自己是学者,但是他讲的课老少皆宜,座无虚席。
      他说道:“孔子的学问是专门致力于人将自己的智慧用于修养实践上。把‘四书五经背得烂熟于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将儒家的精神用在自己身上,用在人类社会。”
      白夜听后若有所思,儒家是追求入世、讲究做事的,要求奋发进取、勇于担当。
      有欲望,就去追求所欲。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曾提出,古今之成大事业者,须经过三重境界:
      “一、第一重境界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二、第二重境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三、第三重境界是“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眼界要放开阔、对事要执着、更要忍得住寂寞!做到这三点,才可逐步走向成功!
      之前的白夜眼界很窄、耐不住寂寞、又没有一个执行力鞭策自己,故总不能持之以恒。
      现在不一样,天道誓言铭刻在心,神圣使命背负在身,未成天仙之前诸多劫难缠身——他不得不努力,为生存而战!

第11章 双塔[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