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4章 大清纸币要出炉[1/2页]

绿巨人做皇帝 蜗牛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圣旨已下,只要交银子就可以活命,这对于四省三十六道的贪官来说已经是天恩,内心都很激动和忐忑。激动是因为可以活命了,而忐忑是因为他们怕皇上改变了主意。为了防止皇上改变主意,他们这些贪官一大早像是约好了似的都去了奕山的住处。
      奕山本没有亲自接待这群人,因为这些人的级别还不够,于是就派了一个得力的手下又在御林军的监督下来完成了这个收缴工作。闵宁本来是给他们三天的时间,但一天时间都不到他们就贪污的和自己的罚款就交齐了。从账册上看,最后折合成白银共计七千八百五十万两,在加上抄的两广官商的钱财二千多万两,合计起来约有九千万两白银之多。
      奕山把这边的银子收齐了以后,就去给闵宁作了汇报。闵宁看到贪污的数额有如此之巨大也是感到吃惊不已,但同时心里也很欢喜,因为这九千万两白银可以解决国库无银的现状,可以解决他遇到的许多问题。
      忽然来的这么多银子,闵宁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才好,他也没有见过这么多钱,尽管这些钱都是银票。不知怎么处理的他就宣了伍家父子来商谈。
      伍家父子在听到诏令后不敢有片刻耽搁,乘坐上马车就直奔闵宁住处了。到了闵宁的住处,下了车,匆匆进来给闵宁行了礼。
      “两位大能人快快请起,——来人,看座。”闵宁看着行礼的父子二人说,“今天找你们父子二人来就是随便聊聊,你们不要有什么心里负担。银行的准备工作怎么样了?”
      “回皇上,这是各种币值的样版,是臣找绘画高手绘制的。请圣上御览。”伍绍荣说着从随身携带的夹子里拿出一沓“钱”来。
      闵宁从三喜的手里接了过来,开始认真的看起来。这是一副画,也是一张“钱”,一张即将要发行的“钱”。此画的形状、大小和以前用的手撕的老日历一样大小,在画的很靠上的部分是四个分布均匀的小圆圈,每个小圆圈里有一个字,从右到左连起来读是“大清宝钞”四个大字。四个大字的下面是个矩形,高比宽要长一些。矩形的最中间写着几大大字,从上到下连起来读是“实兑足制钱五十文”。其中的“五十”两个字被加大了一号,也加粗了一号。矩形中间的右边也写着几个字,不过这些字要小一些,也更靠右边的中间偏下些,从上到下写道“大清国铸币院印制”。在这个大矩形的下面有一个小矩形,这个小矩形的里面写满了正楷小字,从左到右写道:此为大清国通行之纸币,凭此币可到铸币院或各地方铸币分院汇兑平足色制银。大矩形和下面的小矩形是连在一起,但在这两个矩形的外面还有一个更大的矩形,这个矩形距离上下左右的页边距有约三厘米宽。在这个更大的矩形里面和在这两个连体的矩形外面的左右两边形成了两个留白。这两处留白并没有真的留白,而是被画成了二龙戏珠的样式,很具有皇家风采。
      再看这幅画的背面,和正面是一样的布局,但是用满语书写的。
      闵宁看着这个即将发行的纸币,很是满意的点了点头,对着伍绍荣说:“做得很好,办差很用心,这个模板基本可以定型了,只是有两点不足之处。”
      “臣愚钝,请皇上明示。”伍绍荣说。
      “其一,纸币上要有发行编号,要知道一共发行了多少张纸币,知道这是发行的第几张纸币;其二,要在纸币上印制制造的年份。”闵宁说:“再加上这两点就完美了。”
      “对呀,这是很重要的两个方面,是臣虑事不周了。”伍绍荣茅塞顿开后说,“那这两个方面放在纸币的什么位置上合适呢?”
      “恩,好办。纸币的右边是‘大清铸币院印制,那左边就放‘发行编号吧。至于年份,朕看就放在右下角。”闵宁用手指着那幅画说。
      “工整对称,极好。谢皇上指点,臣这就命人把它加上,可以雕版,等印出了第一张纸币在向皇上奏报。”
      “好,那朕就等你的喜讯了。大量印制纸币有没有什么困难?”闵宁说。
      “困难是有些,其他方面倒是都能克服,但在纸币防伪造方面还是有些困难的,臣怕造出的纸币能被别人大量伪造,到那个时候钱可能就会变成纸。”伍绍荣说道。
      “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什么解决的办法吗?”闵宁问道。
      从进门到现在一直没有说话的伍秉鉴说道:“据臣所知,山西平遥县私人钱庄比较多,其中日?N昌为最大,在全国各地有四十余家分号,基本实现了南北的汇兑业务,他们汇兑的凭证就是一张银票。从道光三年成立票号到现今已经历时一十七年之久,从没有被仿造的银票兑出过银子,想必他们在防伪方面必有过人之处。”
      “对,听说他们家在选纸,刻印等方面都做了防伪处理,所以才能凭着一张纸在全国各地都能取出银子。臣还有一个建议不知道当不当讲?”伍绍荣说道。
      “有建议就说出来,不要拘束什么。”闵宁说。
      “皇上若真想大清的银行在全国各地都快速的建立起来,彼此之间实现汇兑互通,没有平遥县那些大钱庄的帮助是不可能实现的。”伍绍荣说。
      “住嘴,你怎么和皇上说话呢?”伍秉鉴对着伍绍荣嚷道。
      “不碍的,令公子是真性情,朕喜欢这样的性情中人。你详细的说说怎么让平遥的钱庄来参与呢?”闵宁问道.
      “臣就卖弄了。中策,让平遥的大钱庄入股到大清第一银行,利用他们现成的经验和人才,甚至是刻板、印刷、防伪之法,直接换块牌子就可以了。长则一年,短则半年就可以后大清第一银行遍地都是了。”伍绍荣说。
      “不错,是个好办法,有大钱庄入股,朝廷也可以少出一部分钱,于国库有利,于民有利。”闵宁赞赏道,“这既是中策,那上策又是什么呢?”
      “回皇上,上策是险策,轻易不可用。”伍绍荣说道。
      “兔崽子,你还卖上关子了,还不如实道来。”伍秉鉴很生气地说。
      闵宁说:“不妨一说。”
      “回皇上,要用上策,臣需要动用国库的银两才能完成。”伍绍荣说。
      “需要多少?”闵宁问,
      “至少六千万两。”伍绍荣斩钉截铁地说。
      伍秉鉴一听是六千万两,一下子就跪倒在地上说:“皇上,万不可信小二信口雌黄。”
      “老先生先起来,不妨听上一听。”闵宁示意三喜去拉起来伍秉鉴,说,“六千万两说多不多,说少不少,你只要有三成的把握给就可以给你六千万两试上一试。”
      “钱庄赚钱靠两个方面,一是把别人存到它那的钱再借给别人收取利息,二是如果在北京存的钱要到南京取,就会收取汇兑的抽成。从第一个方面来讲,他会把别人存到那里的钱给放贷出去,只留下不到三成的银子来汇兑。如果我拿一大笔钱去存到日?N昌的钱庄,我在找人把这些钱给借贷出来,这个时候我如果再找日?N昌去汇兑银子,他肯定是拿不出来的,这个时候就会出现挤兑,只要把这个消息散布出去,那在日?N昌存钱的人都会来兑现的。”伍绍荣很认真的解释道。
      “朕听明白,这是用钱多打钱少,典型的现代金融战。”闵宁说。
      前半部分伍家父子听明白了,但后面的现代金融战他们就不知所云了。
      “办法是冒险了些,但很值得一试。你既然已经成竹在胸,那这个上策险在何处呢?”闵宁问。
      “上策之险有两处。一是臣需要动用大笔银两,时间需要三个月,到时候国家这能会因为这笔钱的挪用可能会造成意想不到的事情会发生。二是把这么大笔的钱存进日?N昌以后,需要一个他们信的过得理由才能再把钱借出来,如果钱借不出来,或者是他们留足了充足的备用金,到时候出现不了挤兑风波,那就会前功尽弃。”伍绍荣说道。
      “第一点你不用担心,朕刚杀了一批贪官,收缴了一些银两,不用动用国库的银两也够你用的,而且大多数都是银票,更巧的是,这些银票好像都是平遥票号的。没想到平遥票号的影响力这么大,连南方也在用他们发行的银票。”闵宁喝了口茶说,“那第二点怎么解决呢?”
      “敢问皇上手里有多少本钱?”伍绍荣说。
      “混账东西,怎么和皇上说话,越来越放肆了。”伍秉鉴骂道。
      “无妨,年轻人就是要意气风发些才好。朕本钱不是很多,九千万两可是够你?”
      “够……够……有这些钱第二个问题也很好解决,臣需要地方官府的出面才可以保证万无一失。”伍绍荣说道。
      “要人给人,要钱给钱,你说吧,要官府怎么配合你。”闵宁说。
      “需要地方官府给臣做担保,这样臣就可以很顺利的把钱从钱庄借出来了。”伍绍荣说。
      “你还挺懂行,知道有官府担保的生意钱庄很愿意做。这样吧,等你把钱存进钱庄后,这笔钱不用你负责借出来,朕找个人来借,反正你借出来也没有什么用。”闵宁说道。
    

第44章 大清纸币要出炉[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