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宁从通州大营走就很晚了,但杨芳在闵宁走后并没有让他们休息,而是又弄了一个紧急集合。他最喜欢用紧急集合来评价一支部队了,这是闵宁告诉他的,他把这个奉为经典。
他站在校场台的中央,看着下面有些疲惫的兄弟们,开口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他杨某人戎马半生,从未经历过如此之训练,谢皇上之恩典让他有幸主持此次训练,也感谢弟兄们的鼎力支持和舍命相陪,再此三鞠躬谢谢大家。
随后话锋一转,接着说:他们是新军,所花之费用是普通军营的二十倍之多,这是皇上特批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南方英夷入侵,是该他们出手的时候了。尔等练就了一身本领,如何建功立业?眼下就是机会。
接着杨芳又升高了一个音调,说:“此次南下长途奔袭,我们以营为单位,化整为零,各自南下。皇上给了我们三十天的时间,让我们到达广州城北五十里处,我只给你们二十八天的时间,多一天军法处置。……”
这支新军里面大多数都是原来的刺头兵,天生就爱打仗惹事。一听到又打仗要,个个都兴奋的像个小老虎似的,一天的疲惫瞬间就消失。随着杨芳的一声解散,那更是炸了窝,个个营都纷纷讨论起来。各个军营都兴奋地炸了锅,但中军大帐也不平静。
杨芳把参谋长余步云、副师长呼楞泰、一旅长布彦广、二旅长额勒阿、三旅长伊尔泰召集在了一起开了一个高级别作战会议。他们商讨的议题是:如何在二十八天内让全师一万人携带全部装备到达指定位置。
他们几人在一张长桌两边坐下,杨芳坐在桌头顶端,他看了一眼在座的各位,又看向余步云说:“参谋长,你来说说具体的情况吧!”
余步云拿起事先准备好的材料说:“好,那我简要说明一下情况。通州大营距离广州城三千六百里,平均每天至少要行军一百二十里以上才可以按照圣言到达目的地。从北到南,路是越来越难走,山也是越来越多,此次南下作战对我们一师是个不小的挑战呀!”
杨芳看到余步云讲完了话,就接过了话茬说:“情况大家都已经了解了,形势很严峻,挑战也很大。如果说全是一万余人一起走,不要说走的很慢,就是这么大规模行军也是不现实,在加上辎重就走的更慢了。故此,咱们要化整为零,分多路行军。”
“好,好发办法。”三旅长伊尔泰说。
“方向是定了,分开走,可怎么分开走呢?”余步云用眼睛扫视了一下大家问。
“我建议有部分人走海陆,有部分人走水路,有部分人骑马,辎重队殿后。”布彦广说道。
“好,好个兵分三路。”杨芳赞赏的说。
呼楞泰补充道:“大部队可以分三路走,但先锋队要先行,至少要比大部队早三天到达,便于探视军情、建立指挥部、寻找驻扎地等。”
“好,这个建议好。”杨芳高兴地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副师长,你就先带领师侦营打头阵。”
余步云捋了捋自己的胡子,接过杨芳的话说:“大部队要后天才走,你何不早一天出发,明日就走呢?”
就这样,他们几人关于怎么走水路,怎么走海路,又怎么让骑兵南下又讨论了好久,等天快亮的时候才做出了最后的方案。
闵宁也想南下去看看,去亲自指挥一下作战。这几天每晚都在加班处理公务,处理完这几日的公务后又把王鼎、穆彰阿、潘世恩、隆文四军机大臣做了交代,小事先该朱批为蓝批,大事需要八百里加急送广州。就这么着安排了一阵子,闵宁终于南下了,他南下以水路为主,主要走京杭大运河。
一月余后。
“皇上,您快瞧瞧,广州的天字码头就在前面了。”三喜尖声尖嗓地说。
“好,终于到广州了,这一路走得实在是太慢了,应该先把‘京广线给修起来。”闵宁从卧榻上起身伸懒腰说。
伺候多年的三喜竟然没有听懂闵宁的话,也不知道什么是京广线,就很尴尬地给皇上端了杯茶,算是搪塞过去了。
说话的功夫,船就靠了岸,闵宁一行人就急不可待得下了船。码头上的雪儿由于不确定皇上到达广州的具体时间,已经连续五天来码头接驾了,等闵宁一从船舱里出来,雪儿就在码头高处看到了,有些慌张地带着竹儿就直奔码头出口处而去了。
闵宁一下船就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在向他走来,而且越来越近,他知道那是雪儿,他日思夜想的雪儿。
“贱妾雪儿,给老爷请安。”
“雪儿快起,这不是北京,不闹这个了。”闵宁伸手去搀扶雪儿,但眼睛却转向了雪儿身边的那名女子——竹儿。
闵宁感觉这女郎俊俏中透着一股英气,气势逼人,浓黑的秀发在头顶上挽成了发髻,髻上插着一支蝴蝶形状的银白色步摇,向下垂着流苏,走起路来是摇摇曳曳、婀娜多姿。她整个面庞清新秀丽,脱俗不凡,在修长的双眉下藏着一双湛湛的眼睛,高高的鼻梁下有张樱桃小口,唇薄而艳,她高挑的身上穿着翠绿色的连衣长裙,裙摆只遮住膝盖,脚蹬一双白色的及膝长靴和连衣裙裙摆相接,把明显的“s”形体现的淋漓尽致,前凸后翘甚是性感,但最明显地还要数她的腰带,腰间一柄褐色腰带将她的腰儿束成纤纤一握,既把软剑藏得隐蔽也把腰身收缩的更加丰挺。
竹儿的冷艳给人难以接近的感觉,但却给闵宁留下了深刻印象。
&nb
第18章 闵宁南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