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外海等待检查,经允许后方才可上岸。”
闵宁喝了口茶,接着很生气地质问道:“大清的水师是吃干饭的吗?一支舰队来了,带着大炮来的,不问不查就以为是来售货的,是想挣钱想疯了吗??大清还有没有海禁了,有没有海防了???”
随着闵宁质问的语气越来越严肃,下面的大臣都跪了一地,口中说着“臣有罪”的屁话,闵宁看到他们就会来这一套,就摆了摆手示意他们起来。
“还有更让朕生气的是六月初七,英夷攻打定海,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就使水师和岸炮丧失了还击的能力,很快就占领了县城。”闵宁刚端起茶碗想喝一口,但发现已经没有茶水就又放回去,说,“朕要骂娘,妈的,定海县城是纸糊的吗?”
听到皇上骂人了,刚起身的他们又想跪,但被闵宁给制止了。但众大臣还是吃了一惊,感觉这皇上不是以前那个皇上了,到更像是流氓了。
“在英夷攻打定海之前,就在初四,厦门就发现了一支英夷舰队,还向厦门同知蔡观龙递交了一份公文,就是琦善回奏的那个禀帖,厦门同知拒绝了接收,于是次日英夷炮击了厦门岛。众爱卿,根据裕谦的回奏能看出点什么?”
穆彰阿为了维护自己首辅的地位,不等大家有所反应,就抢先说道:“从奏折上看是两伙英夷,他们应该想在舟山附近海域汇合,然后北上天津以武力的方式来递交文书达成某种目的。再有就是乌尔恭额和邓廷桢根本就没有指挥水师抗击英夷,致使定海失陷,继而使英夷沿海北上进犯天津,有严重的失职之罪,臣愿参他们一本。”
穆彰阿还以为他是以前那个皇上,只要在皇上面前摆出一副刚正不阿,不畏权臣的样子就可以获得长久不衰的圣宠,但这次他打错了算盘,就只听到闵宁不疼不痒地说了句:今天只论事,不论人。
听到皇上说了“论事不论人”的话后,余步云想了想说:“回皇上,老臣同意穆中堂的看法,应该是有两股英夷舰队分别出现在了厦门和定海,但可悲的是……是……是炮击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我们竟然对对手一无所知,不知道他们的指挥官是谁,不知道他们舰队的情况,有多少船,有多少人,有多少门炮。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好,很好,余老将军能看出这点,不简单,不简单。‘知彼我们没有做好呀,是该反思反思了。”
“老臣有句话不知当不当讲?”余步云说。
“老将军,有话直说,谏言不获罪。”
“根据律法,地方官无外交,更不可以私自接收外国公文。正因为地方官不敢私接公文,英夷竟然沿海北上到天津来送文书,这也是个大漏洞呀!”余步云稳了稳气息,给自己鼓了鼓劲,说,“能不能在沿海设几个点来专门处理与洋人交往的事情呢?”
“好,非常好,朕要好好地赏赏你,你给朕提了两点好意见,一个是要建立情报中心了解对手,一个是要成立外交点来处理洋务。好,很好,朕会支持你的想法。
看到余步云开了腔,一代陆战名将杨芳也说道:“回皇上,老臣是个只知道打仗的粗人,但看到裕谦的回奏,老臣感觉沿海的海警和战备反应太慢,初四,英夷已经炮击了厦门,为何三日后的定海水师看到英夷舰队还仍以为是来通商的?这多半是沿海各水师不能及时互通消息造成的。况沿海各水师又都归各地方督抚节制,就会缺乏统一的指挥和领导,使消息不畅通,指挥得不到协调,从而使英夷有机可乘。英夷能顺利的北上天津,和沿海各省各督抚的消息不互通是有很大关系的,他们也只是从林则徐那里收到了英夷北上的预警,而且是没有标明船数、人数、火炮数和北上的目的,而后各省各督抚也没有重视这个情况,才使英夷一路顺利北上天津的。所有发生的这些事情军机处竟然是最后一个知道的,也是一大漏洞呀!老臣斗胆在这里请求皇上专门设立一个衙门来统领沿海各水师,以加强沿海之防务。”
“大清的战神就是大清的战神,如此高龄依然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老将军,今年有七十一了吧?身子骨还硬朗?”闵宁乐呵呵地问。
听了皇上说的话,想报答皇上知遇之恩的杨芳流着热泪说道:“老臣七十一了,有劳皇上挂念,身子骨硬朗的很。”
“好,身子骨硬朗就好,老将军的意见朕是支持的,朕还要重用老将军。杨老将军的意思是要成立一个衙门专管沿海防务,好办法,和朕想到一块去了。朕也考虑了好久,名字也想好了就叫‘总理海军事务衙门简称‘海军衙门,预设:总理海军大臣一名,官阶为正一品;海军大臣四名,官阶为从一品。海军衙门内设‘四司,分别为:负责训练和指挥沿海各省水师协调作战的‘作训司;负责处理洋夷对外交涉事务的‘外交司;负责搜集敌人各种情报的‘情报司和负责保障各水师以及各司能高效运转的‘后勤保障司,各司设司长一名,副司长若干名,司长为正二品衔暂由总理海军大臣或海军大臣来兼任,副司长为从二品。对于朕的这些个设想,众位爱卿看看有什么要说的?”
大家听到闵宁的设想,都是一脸懵逼的样子,那些外省的大员都还好些,但军机处那帮子人却都显得呆呆傻傻的,尤其是穆彰阿,他本来是想说些什么的,但怎奈这么大的事情,皇上竟没有提前和他透露过,弄得他也措手不及,一时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了。
不等大家多做思考,杨芳首先开口道:“老臣赞成,这样可加强沿海之联防使消息互通,也可提高协同作战和指挥的能力。”
“好,杨老将军赞成,朕心里就有底了。”
“皇上圣明,成立海军衙门很好,里面的情报司和外交司就能很好地解决老臣所提出的那两个问题了。”余步云高兴地说。
“伊里布,你有何看法?”闵宁问道。
伊里布看到皇上对成立海军衙门如此的上心,成立海军衙门是不可逆之事,而违逆圣上更不是什么好事情,于是在心里盘算起如何做点铺垫才能更有利于自己拿到总理海军大臣的职务,灵光一闪起身说道:“皇上虑得是,成立海军衙门是必要的。但依臣所见,衙署应建在两江,即可上通直隶传东南、两江之消息到京,又可下达闽浙、两广以便与京互通消息。”
闵宁一听,心想:哎呦,还真是个“老油条”,知道自己是两江总督还有把海军衙门建在那里,真是想自己做官还能用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牛呀!不过理由到挺充分,还真不好驳,于是开口说道:“伊里布想到了前头,替朕找到了建衙之地——两江,真是不错的地方,你是两江总督,朕就依你所见。”
闵宁决定成立海军衙门,暂时把衙门设立在两江。因为两江不靠近临海,可以很好地起到保护左右,同时两江富裕些,见这个衙门可以从地方上出钱出力,节省点国库里的银两。
就这么着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闵宁站起了身子,清了清嗓子说道:“众爱卿听旨:任命伊里布为总理海军大臣兼作训司司长;任命琦善为钦差大臣督两广兼海军大臣并兼外交司司长,即刻与英夷谈判让其速速南下;任命奕山为海军大臣兼情报司司长,同时任命江苏巡抚裕谦为情报司副司长,立刻建立针对洋人和沿海各省情况的情报网,以便于搜集更多的英夷之情报;任命王鼎为海军大臣兼后勤保障司司长,在京协调‘海军衙门与‘六部之关系。成立海军衙门的事就定了,不再讨论了。”
闵宁喝了一口茶,说道:“现在海军衙门的任务不是整军备战,而是要搜集情报和建立快速信息通道,一定要做好上传下达的任务。伊里布、奕山,你们要明白朕的意思,也要告诉裕谦多多搜集英夷之情报,尽快使海军衙门运作起来。”
“臣伊里布,谨遵皇上圣旨。”伊里布跪下说道。
听到皇上的旨意,下面各个大臣的心里感受是不同的,可以说是“几家欢喜几家愁”,尤其犯“愁”的是这几位大臣:一是穆彰阿感觉到了“愁”,愁的是这么大的事情皇上没有提前和他商讨过,竟然乾坤独断了,更没有在海军衙门里给他留一官半职,感觉到皇上疏远他了;二是杨芳和余步云也“愁”,愁的是皇上秘招他们进京什么差事都没派,也没有在海军衙门里任职,很是忧愁,很是烦恼。
很明显这几位被冷落的大臣走路都提不起劲来,落在了众大臣的后面,就这样他们“各怀鬼胎”地走出了养心殿。
第9章 成立海军衙门[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