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三朝,人称‘三朝元老,就没有什么要说的吗?”
军机大臣潘世恩听到点名先是一惊,随后开口说道:“老臣以为两位大人所说皆有道理。”
闵宁一听潘世恩张嘴所说,就知道又是谁都不得罪的‘屁话,抢先说道:“潘爱卿真不愧是‘三朝元老,都要泥鳅成精了。”
潘世恩听到皇上对他的‘夸赞,就赶紧磕头认罪,就又说了一些“臣有罪”“臣该死”的屁话,但心里却在想着:两位中堂,各执剿抚一策,我是谁都不能得罪,但皇上发火了,这次是滑不掉了,又必须得回奏一个可解燃眉之策来。
原来我以为给皇上磕头认罪是怕皇上,但从潘世恩身上来看,也不尽然,他能通过磕头的办法来拖延时间,去想一个能明白回奏的办法,真是高明。无疑,潘世恩就是在用这种办法,而且效果明显,就见磕了几个头的潘世恩说道:“臣以为或‘剿或‘抚都需要从长计议,但眼下当务之急是让天津之英夷南下,以解京畿之危。另有英夷希望能赐令特派钦差大臣前往英舰进行谈判,臣举荐直隶总督琦善担此重任。”
“真是和稀泥的高手,不过意见还是可行的。”闵宁看完手里的译文随口问道,“这是译文,原文何在呀?”
穆彰阿变戏法似的拿出了一个长圆筒,经过三喜之手就来到了闵宁手里。闵宁打开头盖,抽取出里面的文书看了起来,但越看脸色越沉,然后就是猛地一拍桌子就把文书扔到了地上,开口骂道:“姥姥,这不是南京条约吗?谁翻译的禀帖?”
众大臣听到皇上骂人都先是一愣——因为他们没见过皇上骂“姥姥”,也不知道为什么骂人——随后就一跪,只听到穆彰阿回道:“是请东正教的人翻译的,他们懂洋文。”
“什么‘求讨皇帝昭雪伸冤,分明是‘要求皇帝赔偿并匡正;什么‘告明,屁,分明是‘抗议……”闵宁训斥完军机大臣说,“奕经(九门提督),东正教乱译之事去查查,朕要知道是什么原因。”
众人看到皇上能看到洋文都很吃惊,也很怀疑是不是皇上看错了,但尽管有此怀疑却都不敢在雷霆之下去触这个霉头,只听到奕经回了一句:“奴才领旨。”
奕经于道光十六年擢升为吏部尚书,兼步军统领。他是清高宗弘历曾孙,恭亲王永?之孙、贝勒绵懿次子,承继循郡王永璋,算是道光的子侄辈,是清朝宗室大臣,所以深受道光帝信赖。
“求人不如求己,洋文我们也要学学了。”闵宁看着下面的众大臣,叹了口气说,“传朕旨意:一是着琦善为钦差大臣,全权处理与英夷的谈判事宜;二是让湖南提督杨芳和福建陆路提督余步云进京陛见;三是让两江总督伊里布进京述职,暂让江南水路提督陈化成主持军务,要严防英夷由定海而转攻镇海,也不可主动收复定海;四是重新翻译洋人禀帖,下发各督抚将军,是‘剿,是‘抚,让他们明白回奏。好,都各自办差去吧。”
穆彰阿向前一步,说道:“回皇上,臣这里还有一份琦善参劾林则徐挑起边衅的折子,请皇上御览。”
军机大臣隆文补充道:“皇上,林则徐因办差不利挑起了边衅,该撤职查办,臣附议。”
闵宁知道他们在故意打击林则徐,于是说道:“禁烟是朕的命令,这个锅不用林则徐背,他也背不动。林则徐禁烟是有功的,依然是朕的钦差大臣。定九(王鼎),一定要把朕的这些话带给少穆(林则徐)。”
穆彰阿、隆文等人听到皇上的回答都很吃惊,感觉皇上变了,变的不认识了。如按照以前的话,耳根子软又没有主见的皇上肯定会按照他们的意思办的,不知今天是怎么了,竟然让势单力薄的王鼎占了上风,听从了他的意见。
王鼎又补充道:“皇上,林大人的请罪折子让臣代为转交,请圣上御览。”
“好,折子留下,你们都去办差吧。”闵宁很自然的回答。
第5章 甩锅林则徐[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