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4章 酒后乱性[1/2页]

绿巨人做皇帝 蜗牛先生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经过了几天的调养、休息和适应,闵宁根据从电视剧里学来的气派和嚣张已经渐入佳境能很好地把控皇上这个角色了。每每想到穿越成为了皇帝,成为了天底下最有钱最有权的那个人,他就高兴的从梦中笑醒。
      他之所以经常笑醒很可能和“?潘磕嫦?庇泄叵担?涞糜腥ㄓ星?耍灰部赡苁谴┰胶笕盟?龅搅恕鞍??保?吹搅税?椤W苤??赡?桥蛘土耍?褂幸还赡??涿畹目悍堋
      闵宁除了亢奋之外,还有一丝隐忧——鸦片战争。因为他知道现在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之年。
      从正史上来讲:
      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五(1838年12月31日),林则徐被认命为钦差大臣,开始主持全国禁烟活动;
      道光十九年四月二十(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销烟,共历时23天,销毁鸦片2376254斤;
      道光二十年三月初六(1840年4月7日),英国下院开始辩论对华战争军费案和所销鸦片赔偿案,经过3天辩论,以271票对262票通过了内阁的提议;
      同年6月,英军在广东沿海集结并北上,7月攻占了定海县,8月继续北上到达天津后直威京畿又逼迫清廷行割地赔款之谈判,10月英军因为季节和瘟疫等原因又同意了南下广州与琦善进行谈判。
      闵宁自从看了琦善的那份急折后,知道了英国军舰就在天津大沽口停泊,就头疼脑袋大。因为闵宁大学时期很喜欢钻研历史,他清楚地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1840年8月11日(道光二十年七月十四),英军摔军舰数艘驶入天津白河口,终于在炮舰陈兵大沽口的情况下,英夷用“咨会”——当时清官方文书中的一种平行外交文书,而不是“禀帖”的方式投递了《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南京条约》之雏形),实现了与清朝而不是“天朝”的平等对话模式;
      1840年10月(道光二十年九月),英军因冬季来临、瘟疫蔓延、水土不服等实际情况,再加上“清廷能臣”琦善用“哄骗”之术许诺赔偿烟款下,最终同意了先南撤到广州再进行谈判;
      1841年1月7日(道光二十年腊月十五),英军为了加大谈判的筹码,实现《巴麦尊致中国宰相书》中之霸王条款,悍然发动了虎门战争,致使民族英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清军大败;
      1841年1月26日(道光二十一年正月初四),英军私自占领了香岛;
      ……
      想到以后的各种战败,想到1842年8月29日(道光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的《南京条约》,闵宁就气愤不已,火冒三丈远。他决定要重写这一时空的历史,改变这一时空的未来。
      再看这个时候的闵宁,只见他在养心殿里走来走去,还自言自语地说:“现在是农历的七月,腊月就会发生虎门之战,从现在算还有不到五个月的时间。如果用现在大清的水师和近代化的英军打,无疑是错误的选择,那简直就是以卵击石;可如果用四个月去打造一支近代化海军又显然不现实。那陆战如何呢?八旗和绿营的战斗力那简直就是‘纸老虎,中看不中用,战法也老套,更不懂近代的攻防阵地战,而且大多数士兵还手持冷兵器,这怎么和热武器对抗呢!”
      他喝了口茶,接着自语道:“咦,不对,海战三五年内是赶不上英国了,可‘战壕式阵地作战却可以训练,对,组建新军,让他们学习挖战壕、打阵地战。我就不信邪了,区区几千英贼还真能连续攻城拔寨不成!”
      想到这里,闵宁仿佛豁然开朗一般,立即说道:“上官雪儿,拿酒来,朕要喝酒。”
      穆彰阿府中。
      在穆府四进院的正房,这是个宽四间而进深很深的大房子。中间是会客厅,不过桌椅都是上好黄花梨的,连茶碗都是官窑出的;东两间是临时书房,四周挂满了名人的字和画,还有一墙的古董摆设,书桌是一张黄花梨大案,案上摞着各种名人字帖,宝砚两方,湖笔数只;西间是进餐区,餐桌餐凳像是用的皇家禁木——金丝楠木,细闻空中竟然有一丝淡淡的香气从餐桌中飘来,它不是饭菜的香味而是木头本身发出的香味。再看那镂空的雕花窗户射入斑斑点点的月光,吃饭、喝酒、聊天那是惬意极了。
      此时就有那么两个人在此地此厅推杯换盏已经一个时辰了。
      “静庵(琦善),你这份急奏可是吓煞老夫,那是差点要了皇上的……”穆彰阿喝了一口酒用手指了指上面说,“千算万算没算到主子会‘吐血,不过好在有惊无险,主子已无大恙,要不就得不偿失了。估计明天皇上就会召见军机商讨这份急奏。”
      琦善赔着笑脸也喝了一杯,说道:“还是老中堂神机妙算,知道主子宠幸少穆(林则徐),轻易不会惩办他,但借用洋人之手必能一击必中,明天我再揍一本,来治一治林则徐挑起‘边衅之罪,那这出戏就算是圆满了。”
      “静庵过奖了,老夫不过是明白‘利益二字而已。广东十三行之利来源有三:其一,广东是唯一可与外洋通商交易的口岸,是货必从这过;其二,所过之货又必须经过十三行来进行贸易,不能私自与民贸易;其三,吸食鸦片就会成瘾,走私必有暴利。当然,他们给咱们送银子也是因为这“三源”。但最近一段时间,洋人不听话了,想坏规矩,正好咱们用林则徐来打压打压洋人,如果洋人怂了就还按照老规矩办,如果洋人恼了,也有林则徐给咱们垫背,也正好给了咱们一个用洋人惩办林则徐的机会。”
      “妙,真妙,一箭双雕。洋人想越过十三行直接和内陆商人做生意,还要朝廷多开放几个通商口岸,是不听话了,该敲打敲打了。洋人这么干会绕过十三行的,绕过了十三行也就是绕过了我们,这也直接伤害了十三行的利益,也是要了广州‘四大家族的命。”琦善拍着马屁喝着茶说,“伍秉鉴请中堂来打压洋人还挺会找人,而穆中堂又举荐了这个清高的林则徐来办此差,算准了林则徐办事定会勤勤恳恳、雷厉风行的,就肯定会得罪洋夷引起摩擦,甚至是挑起边衅,到时候再参他一本,真是既帮了十三行的忙又能除掉林则徐,真可谓是‘一石二鸟之计呀!”
      穆彰阿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说:“静庵老弟,你还年轻,不知其所以然呀!老夫打压洋人不是帮十三行那些奸商,而是帮咱们。”
      听到这里,琦善有些不解,问道:“帮我们自己,怎么讲?”
      穆彰阿喝了口酒,道:“就是朝廷多开了通商口岸,洋人的货物不再经过十三行了,那受害的也仅是十三的利益,不是我们的利益。只要他洋人的交易还在大清的地面上进行,只要他们交易的货物不符合大清的律法,任他天涯海角,到最后,银子还会通通流到我们这里的。所以,此事的关键是合不合法,只有明令禁止,‘暗通才是我们的财路,洋人不光要新口岸,他们还想要朝廷保护他们的鸦片贸易,一旦鸦片合法了,那我们今后吃什么呢?这就叫不守规矩,该打板子了。”
      琦善有些醉意地说道:“透彻、精辟、妙哉,听中堂一席话真是胜读十年书呀!”
      “静庵老弟太谦虚了,要不是你在直隶的地面上一次就搜出了13万两的鸦片膏子,吓坏了当今的主子,主子是没那么快下决心全面禁烟的,也就不会有林则徐主持禁烟之事了,那就更谈不上参劾林则徐了。”说着穆彰阿举起了酒杯。
      “中堂谬赞了,要不是中堂的一手安排,卑职怎么能一次就搜到13万两之多。再说,中堂能让主子去抓在尼姑庙吸鸦片的庄亲王、辅国公等才是关键!”说着琦善也举起了酒杯。
      这尼姑庙在何处,这庄亲王、辅国公是何人也,且听我细细道来。
      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九月的一天,道光接到一道秘奏,看过秘奏后是大怒,顺手就把面前的茶桌都给推翻了,茶碗茶水是洒了一地,把经常伺候他的贴身太监都给看傻眼了。原来是京城巡城御史的线人密报说京师东直门外的灵官庙近经

第4章 酒后乱性[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