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钟响起。
杨非摸过床头柜上的手机,按熄了闹钟。透过半掩着的窗帘,甬东港初秋的朝阳已经无声无息地钻进了他的房间。
去卫生间冲了个澡,杨非完完全全地摆脱了睡意。
打开行李箱,杨非挑了一件白色的t恤穿上。临出门前,他特意在穿衣镜前照了照,t恤胸口印着的一行“chinavolleyballteam(中国排球队)”的英文,相当显眼。
杨非轻轻拍了拍自己的脸颊,打起精神来!他对自己说道。
这不是杨非第一次穿着国家队的装备了。
以往,无论是中国排协的朋友还是国家队要好的教练,偶尔也会赠送几件绣着国旗或是印着国家队标识的t恤、外套给他作为小礼物。不过这回,却是杨非第一次以国家队成员身份,领到并穿上属于他的装备。
穿着整齐,杨非下了楼,直奔自助餐厅而去。
甬东港女排基地的体育宾馆,是中国女排每次在这里集训时的驻地。二楼自助餐厅的工作人员们一大早就准备好了丰盛的早餐,静候中国女排的成员们到来。
不过此时才刚刚七点钟,餐厅里还没有任何教练、运动员的身影。杨非轻松地端着餐盘,挑选了几样他喜欢的食物,找了张桌子,开始享用自己的早餐。
没吃几口,杨非就发现一个熟悉的身影出现在了餐厅门口。
她也发现了他,径直向他走来。
他有些局促,也有些期待,然而自己准备好的开场白却一时半刻说不出口。
“昨晚上到的啊,都顺利吗?”魏心荻说着,把手机随手放在了桌子上。看来,她也准备坐这张桌子。
“嗯……一切顺利。基地派了车去机场接了我,到了基地已经差不多半夜了,就没去向你和徐指导报到。”杨非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
魏心荻笑了笑:“干吗赶那么晚的飞机?我们昨天中午就坐高铁从润州过来了。”
“昨天白天还有一些事情没有处理完,晚上八点半从北京飞过来,人少,飞机也空。”杨非说。
魏心荻点了点头,转身去取了自己的早餐,便坐在杨非的对面。她一边吃着,一边随口问道:“这段时间你都忙什么呢?”
“抓紧时间学习、练习呗。”杨非答到。
“水平可以了吗?”魏心荻又问道。
“试试吧……”杨非回答。
杨非的回答很简单,但寥寥数语中,魏心荻却听出他的自信。
魏心荻知道,杨非去年跟随中国女排二队远征泰国23岁以下世界女排锦标赛的经历,对他触动极大。归国之后,杨非居然暂停了自己的记者工作,前往中国排球学院专门进修、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系统来进行排球技战术的统计、分析,并辅助训练、比赛等一系列的工作。八、九个月时间过去了,杨非这一次能够以实习数据分析员的身份来到中国女排,协助球队进行女排世界杯的备战工作。魏心荻明白,他一定是学有所成了。
“这次甬东港集训,队伍人员进行了最后的精简,但也有新面孔到来。所以,队伍更需要准确、高效的数据分析来协助最后这一个多月的训练、备战。杨非,这一次,你不再是旁观者了,而是一个真真正正的参与者。你来的很及时,希望你……和我们一起战斗,到最后!”魏心荻说。
杨非笑着举起咖啡杯,和魏心荻手中的牛奶杯轻轻一碰。
“我会的!”他说。
说罢,他把那杯浓醇的黑咖啡一饮而尽。
……
一个多小时之后,当杨非站在曾经非常熟悉的训练场边,终于理解了魏心荻所说的“有人离开、有人到来”的意思了。
以第三名成绩结束了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后,中国女排教练组也初步将备战女排世界杯赛的队伍规模缩小到了十六名运动员,而最终,参加这届女排世界杯的十四名运动员将从这十六人中产生。
出现在杨非眼前的,既有周书遥、韩嘉卉、鹿茗三员老将,也有王筱晴、宋思敏两个这些年徐振光在中国女排重点培养的新人。
夏至、方晗、顾未央、萧潇、袁?、熊欣、李雪彤、林嫣和李梦兮几个兴致勃勃投入训练的年轻人是去年中国女排二队的骨干,也是杨非的“老熟人”了。她们看到阔别已久的杨非来到训练场,都热情地跟他打着招呼。
杨非早就听徐振光聊起过他在榕城老家发现的小主攻莫小雨。今天头一回见,杨非就对这个稚气未脱的小家伙那一身满满元气所感染。
一扭头,杨非突然发现一个他完全陌生的面孔。那个姑娘看上去不过二十三四岁的年纪,身高却比原本就在队里是“小个子”的顾未央和李梦兮都要矮上不少。看上去,她和其他队员似乎还不是很熟悉,在训练场边准备着的时候,略有些束手束脚的。可这个姑娘浑身上下却透着一股子沉稳与知性,和其他运动员相比,有着些与众不同。
“杨非,盯着我们的新自由人看了半天了,有什么感想?”魏心荻不知何时也来到了训练场边,在杨非身旁问道。
“她……她是新自由人啊?她是哪个俱乐部的,看起来似乎也不是刚冒出来的新人了,可我好像从来没见过她在国内打比赛啊?”杨非诧异地问道。
魏心荻颇有些得意地嘿嘿一笑,说:“看来你在中国排球学院‘闭关修炼得很认真啊,都有些两耳不闻窗外事了。你没听说啊,今年全国大学生女排锦标赛,她可是网上最红的球员呢。”
说着,魏心荻向着那姑娘招了招手:“小雯,你来。”
“魏指导,什么事啊?”覃默雯快步跑了过来。
“给你们介绍一下啊,这是咱们新来的技术分析员杨非老师,这是咱们新入队的自由人覃默雯,是我从全国大学生锦标赛上‘挖来的哟。”魏心荻说,“杨非,你不知道吧,咱们小雯可是滨海大学数学系的高材生呢。你这个文科生半路改行做数据统计,要是有什么搞不太清楚的问题,我觉得你可以跟小雯多交流交流。”
听魏心荻这么说,杨非简直吃惊得有些合不拢嘴。
本来,魏心荻别出心裁地从大学球队“挖”来一个球员就已经够让他惊讶的了,更何况,这个看上去柔柔弱弱的小个子姑娘竟然还是全国一流大学滨海大学最富盛名的数学系的学生!
杨非暗暗想,既然能够入得了魏心荻的“法眼”,就说明这个覃默雯一定是有她的独到之处吧。可是,一个大学生运动员到底哪些方面会比专业选手做得更优秀呢?
在他胡思乱想间,徐振光和教练组的其他教练也先后来到训练馆。大家打过招呼之后,魏心荻便鸣哨整队,布置训练科目,开始训练。
杨非听魏心荻说一会要安排分组对抗,便在场边布置好摄像机、电脑、路由器等设备,准备借分组对抗的机会演练一下他的技术,同时,也为了向魏心荻证明一下他的水平如何。
看着杨非把这些高科技手段铺展开来,徐振光和其他教练好奇地走过来,跟杨非一一问了个清楚,便也跃跃欲试地期待这些新手段能够帮助到大家提高训练水平。
等到杨非布置妥当,之前的热身和技术环节已经告一段落。魏心荻和徐振光果然开始给队员们分组,对抗训练即将打响。
趁着徐振光在场边给队员们讲解战术要求的短暂空闲时间,魏心荻快步走过来,弯着腰一边看着杨非的设备,一边压低了声音说:“杨非,今天的训练,你帮我个忙……”
“唔?”杨非正抱着电脑,坐在墙边的长椅上。听到魏心荻话说一半,他纳闷地看着魏心荻。
“小雯她第一天来国家队,可备战的时间很紧了,我想让她试试分组对抗的氛围。但我也不知道她能不能很快适应咱们这些专业队员的发球、扣球。我不想让她第一次参与分组对抗,就把自己的信心给打没了,所以……”魏心荻说着,望着杨非。
杨非立刻明白了魏心荻想让他做什么。
“放心,当她换下来的时候,我就喊她来我这里。我看着数据,帮她找准对方的线路和特点。”杨非说,“这……不算对别的队员不公平吧?”
“嗯,不算!”魏心荻冲他笑了笑,便回到了场地旁。
杨非看着场上的十六个队员被分成了两组,一边飞快地把她们的名字一一录入电脑之中,一边默默琢磨着魏心荻的排兵布阵。
夏至、王筱晴、方晗、韩嘉卉、周书遥和袁?无疑是代表主
第二十一章 杨非[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