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昌到底是怎么回事?为何邵武的军府师爷陈世明不知太宰大人去了哪里?
原来,在京城保卫战胜利之后,金国皇帝完颜晟提议让大宋朝廷派人北上金国的黄龙府,商议并签订停战和约,可派谁去好呢?钦宗想来想去,也想不出究竟派谁更适合。
就在此时,广平郡王赵构主动请缨,说他非常愿意为大哥赵桓分排除困难、忧解愁。
九弟赵构主要是因母亲韦贤妃的身体抱恙而进京的,在钦宗皇帝的默许下,他奉旨谴责了一番李纲的行为之后,却并没有像其他的王爷一样,及时返回自己的藩地,而是留在了韦贤妃的“龙德宫”陪伴母亲。
韦贤妃得知自己的儿子要去大金帝国,连忙拉着他哭泣道:“构儿呀,金国乃虎狼之地,你到了金人的‘黄龙府可就回不了我们大宋朝的卞京都,太上皇有二十七子,他宋钦宗又为何非要选中我的构儿去金国的都城谈判呢?”
“母亲,是您搞错了,皇上没叫我赵构去,是孩儿自己毛遂自荐的,说句良心话,大哥当皇帝,我赵构也总要做点像样的事儿来表示,好给自己留点儿当广平郡王的小小资本,要不在王公贵戚的面前都抬不起头来,再说,孩儿是到金国谈判、签约,不是去金国当俘虏、人质,孩儿是大宋朝的首席代表,金帝还不敢把我赵构怎样。”
韦贤妃听此,满目泪水,她随即大声哭道:“一切皆是母亲无用,身份低贱,要是能像其他贵妃那样得到你父皇的宠幸,孩儿也不会像今天这样要前往金国给人算计,老天呀!我们母子的命又怎么会这般的苦哟……”
“母亲,您就别说了好吗?我赵构对自己的现状已是很满足的了,若跟平民百姓相比较,那可算是人上人。”
韦贤妃见儿子忒懂事理,脸上随即由愁变乐,她愉悦说道:“对对对,知足者长乐,我的构儿还真是长大懂事了。”
赵构天性聪明,知识渊博,记忆力极强,他每日能读诵书籍千余言,博闻强记。宣和四年(1122年),赵构行成人礼,并搬到了母亲龙德宫之外的府邸来居住。
韦贤妃之前只是一个婉容,徽宗临幸的机会少之又少,但她的肚子很争气,一炮即中,十月怀胎便生下了九皇子——赵构。
母以子为贵,加上结拜姊妹乔贵妃的鼎力相助和皇后显肃郑氏的积极争取,宋徽宗很快就将韦氏从婉容升至为“龙德宫”的皇贤妃。
宋皇室虽说提倡母以子为贵,但同样也倡导子以母为荣,赵构因为母亲只是个皇贤妃,所以时常被皇后和贵妃的孩子们瞧不起,他好想改变这一切的一切,但要改变目前的窘境,就要有一番大的作为,若要有番大的作为,就必须有真正的本事才可以做到,于是,他开始努力奋斗,文的方面:他天天坚持练习书法、画画,武的方面拉弓射箭、十八般武艺样样皆通。
有一次,徽宗皇帝在新任总管太监邓应保的陪同下来到了龙德宫,见九皇子赵构在母亲的身边练习书法、画画,于是他近前偷偷一看,赵构仿照父亲的瘦金体和鸟禽之画竟然能跟父皇的一模一样,这让宋徽宗大跌眼镜。
见皇帝“啧啧啧”地不断称赞自己的构儿,韦贤妃连忙叫儿子在父皇的面前耍几下武艺,可赵构称自己脚筋扭伤,答应日后康复再予以表演。
徽宗连说很好,很好,他还特意嘱咐总管太监邓应保,要他多多关照龙德宫的韦贤妃和皇九子。
邓应保听后,频频点头,连连应诺。
 
第42章 胜者为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