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又说起这个来。”
张天佑靠在椅子上,回想起过去。
他在股票的相关性上吃过很多“暴亏”,只有吃亏,才能醒悟。
一开始进入市场的时候他和很多人一样,开始都在研究技术,以为止损+止盈+正期望+反复操作,就能成功。
止损8%,止盈25%,胜率40%,稳赢,没毛病吧?看似合理吧?
但是,这里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股票之间是强相关。这个强相关简单说就是股票倾向于同涨同跌。
涨时,没问题,赚钱。
跌时,很糟糕,反复止损。
因为股票之间的强相关性,这样在震荡和下跌时,止损会非常非常密集。
出现买入形态后,立即失效。然后你再寻找新的形态,然后又失效。
这样你的止损数量会极高。远远超出你的预想。
而在股市上升期,你只能抱牢几只股票,只能在几只上赚钱。
这就出现了难以预料的不对称!
换句话说,你原本以为的40%胜率根本不会出现,而极大可能是远远低于40%,可能还达不到30%,这样,你的8%止损,25%止盈,就成了一个彻彻底底的负期望系统。
当然也有聪明人想到了办法。
那就是,用判断大盘来过滤掉不好的时光,比如震荡和下跌时不操作。这不就反败为胜了吗?
不过,这看似合理的方案,仍然蕴含着巨大的风险。那就是系统死亡风险!也就是说大盘判断方法很容易失效。
而预防失效的最好办法是低相关,分散化。而判断大盘,其实是判断一个品种,无法分散化,那么也就无法降低系统死亡风险!
他手里的笔不停的转着,“趋势法当然没有被彻底否定,对于震荡和系统性死亡的问题国外也早都有了答案。”
“那就是品种分散、系统分散。”
“唯有分散才是化解风险的良策。在这个品种上失效,在那个品种上有效。”
“这个系统失效,那个系统有效;这个周期失效,那个周期有效;这个参数失效,那个参数有效。”
“这样分散下来,保证了总体的有效。”
“很多知名的趋势跟踪的基金正是如此来做的,交易50个100个品种并不罕见,甚至更多,系统几个到几十个也是常态。”
“品种的分散化的核心逻辑是低相关。通俗说,越是不同涨同跌,分散的效果越好。”
“所以趋势法应用在期货之上是比较好。”
“比如你交易铝、玉米、铁矿石、化纤、白糖,分散化效果一定优于交易铜、铝、锌、铅、锡。”
“某系统在铝上失效,未必在玉米、铁矿石、化纤、白糖上也失效。”
“但是,如果在铝上失效,那么在铜、锌、铅、锡上失效的概率一定非常高。”
“如果你手上全是有色金属呢?到时候你就彻底凉凉了。”
他把手里的笔放下,叹了口气。
“说到这里,我想你们应该清楚,为什么趋势系统用做股市交易存在巨大的系统死亡的隐患了吧?”
第64章 分散化解风险[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