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也。六物不具而不得鱼者,非天也,人也。”
渔者的回答交待了宋朝钓具必备的六个部件:竿、纶、浮、沉、钩、饵。纶即丝线,浮即浮子,沉即钓坠,以及竿与饵,这与后世的那些基础钓具大致相仿。
后世所用的钓鱼竿,通常都是“海竿”,又称“抛竿”,比简易钓竿多了一个关键的部件:绕线轮。有了这个绕线轮,钓者便可以将饵钩抛到很远的水域。
而像这种有转轮的抛竿,大宋朝其实已经有了,人们还形象地称之为“钓车”。
“江上一蓑,钓为乐事。钓用轮竿,竿用竹子,轮不欲大,竿不宜长,但丝长则可钓耳。豫章有丛竹,其节长又直,为竿最佳。竿长七八尺,敲针作钩,所谓‘一勾掣动沧浪月,钓出千秋万古心,是乐志也。意不在鱼。或于红蓼滩头,或在青林古岸,或值西风扑面,或教飞雪打头,于是披蓑顶笠,执竿烟水,俨在米芾《寒江独钓图》中,比之严陵渭水,不亦高哉。”
炎亲王赵元德的钓竿乃是用最坚韧的紫竹制作。《诗经·卫风》中说,“??竹竿,以钓于淇”,紫竹质轻,挺直修长,富有弹性,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天然钓竿。
杨帆仔细观察发现,炎亲王这把鱼竿的竿身上还有着雕饰花纹,看来他们这些狂热的钓鱼爱好者在鱼竿上不仅讲究性能,而且还追求美观,
钓竿上设有两个过线环,一个位于线轮前方,另一个位于钓竿尖端。整具钓车的造型、功能、工作原理都跟后世的抛竿没什么两样。
当然了,因为后世科技的发展,钓鱼竿在工艺上会更加地精致、复杂,材质也更为先进,杨帆手上就有这么一杆先进的碳素竿路亚竿,不仅轻和坚实,而且还具有很高的抗拉强度,钓一些凶猛的肉食性鱼类也毫无问题。
还记得穿越那天,因为杨帆自己留在房车上睡觉,这把为他准备的碳素竿路亚竿自然也就落在了房车上。杨帆并不怎么热衷于钓鱼,来到这个大宋朝后,他总共也就拿出来玩了两次。
以那碳素竿路亚竿超前的材质造型,肯定会引发众人围观,到时候解释起来有些麻烦,因此杨帆还是把它留在了家里,今天他让孙达准备的只是一杆大宋朝的普通鱼竿。
“长风,今日邀你来此,除了老夫的一己私欲外,另外还有件事情要与你说。”炎亲王笑呵呵地说道,一脸和蔼的笑容,让人仿佛面对的只是一个普通的老大爷。
重头戏终于来了,坐在一旁陪着钓鱼的杨帆闻言坐直了身体,摆出一副洗耳恭听的姿势。
炎亲王淡淡说道:“长风你才学过人,于算学上更是天赋超绝,你的数学和科学如今在京城里更是如日中天,因此,老夫前些天曾向官家进言,想要举荐你入朝为官。”
入朝为官?杨帆懵了,他一个半吊子大学生,能做个屁的官啊?而且这也偏离了他本来的生活轨迹。
“不过,长风你至今还是一介白身,官家也不好强行提拔你,这是怕你受人非议。”
“官家的意思是,让你先进国子监学上一段时间,熬熬资历,也好为将来入仕打下基础。”炎亲王接着道。
大宋朝选官,除了科举,还有门荫补官、纳粟买官、吏人出职、从军补受。
科举还分为贡举、制举、武举、词科、童子科及宗室应举。贡举是科举的主流,“状元,榜眼,探花”皆由贡举得出。制举虽有但不常用,除非遇到国之大事,皇帝会临时设置科目,亲自筛选,选出人才。武举由兵部组织,经过比试选出武艺高强之士,考试内容有弓马、武艺、兵法等,武举获得第一就是“武状元”。
除了科举制,宋代选官第二大方式就是“荫补”。朝中六品以上官员的儿子、孙子、曾孙、兄弟、叔侄等皆享有荫补权利。不过通过“荫补”获得的官职多位州县官,等级较低,所以通过“荫补”获得官职的有志者还会参加科举,来进一步提升职位。
从军补授即获得军功而授官,吏人出职:“官”是由中央统一任命,享有一定的权利,而“吏”是由官员招聘,是官员的辅助,一般的人很难通过这条路由吏而官。
至于纳粟买官意即向朝廷献粮献钱来进入仕途,做个“纳粟官”,然而“纳粟官”地位低下。买官的,胥吏升职的不如补荫的,补荫的又不如科举、武举的。
总之在大宋朝,想要为自己谋个一官半职,还是有很多条路可以走的。
第82章 钓鱼[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