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81章 鞋子[1/2页]

浪迹大宋 米猪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篮球自此成了杨帆每天的“必修课”,家里有个专属的篮球场就是爽,这就是有钱人的快乐吧。
      不过,杨帆发现自己还欠缺一双合格的篮球鞋,当然了,他自己心里也很清楚,以现在大宋的科技水平来说,想要制作一双既柔软弹性又好的篮球鞋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但加个鞋带还是可以做到的,至少还能够通过调节鞋子的松紧度,从而使一双脚更加的舒服,脚踝的安全性也更加有保障。
      鞋子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一件生活用品,与后世不同的是,这时代的鞋子是不分左右的,因此,大宋人民穿的鞋子一般都会做的相对宽松,尺码会做的比较大,没有像后世穿的鞋子那样有鞋带,可以用来调节松紧度。
      但是人们去买鞋子的时候是有讲左右脚之分的,他们在试穿鞋子的时候一般都会先伸左脚,只要左脚的鞋子能穿得下去,那么右鞋就不需要在试穿了,至于原因,大概是因为人的左脚比右脚稍长一些吧?
      其实这时候制作鞋子的材料,基本上都已经弄得很柔软了,如草葛、布帛,麻鞋,即使用动物的皮制作的鞋子都处理得十分柔软。
      其中布帛鞋是指以**丝、绫、绸、锦等织物布缝合成的鞋。汉代多呈分叉状,底用麻线编织,又称双尖翘头方履;魏晋时期,则流行在鞋的前端绣上双兽纹饰。
      北齐时,屐成为一种时尚,它是有木齿的鞋,由扁、系、齿三部分组成。
      皮革、棉毡等制成的皮鞋、皮靴又称“马靴”或“高统靴”,原为北方游牧民族所穿,有旱靴、花靴、皮靴、毡靴、单靴、棉靴、云头靴、鹅顶靴等之分。相传孙膑是靴的始祖,南北朝时期在北方广泛流行,并传至江南,到了唐代已经发展成官庶咸宜。
      而如今的大宋朝亦普遍流行皮制的皮鞋,男性多穿小头皮鞋,女性多为圆头、平头或翘头,上面也饰各式花鸟图纹。
      大宋人民在制鞋时,会用到一种传统的制鞋用具鞋楦,又称楦头。鞋楦是鞋的母体,是鞋的成型模具,鞋楦不仅决定鞋的造型和式样,更决定着鞋是否合脚,能否起到保护脚的作用。
      而鞋底也是先画个脚样,然后用布裁剪好底一层层纳底,也就是传统的千层底。
      杨帆虽然知道后世的运动鞋采用的鞋底大都用了橡胶等材料,奈何他对这方面实在不了解,鞋底只能采用传统的布料,好在传统的千层底其实也很结实耐用。
      在宋朝鞋子的基础上,加个鞋带并不困难,工艺上完全可以轻松做到,只是人们以前没有想到这一点罢了。
      当杨帆将他穿越过来时穿的那双休闲鞋摆在一个制鞋老师傅面前时,老师傅明显愣了一下。
      老师傅姓王,是唐胖子介绍的,在东京城制鞋行业里也算是小有名气的手艺人了,杨帆这次也是花了大价钱才让人家从城里专程出来,协助他制作运动鞋。
      “王师傅,额,王待诏,我这鞋子你可能仿做?”杨帆指着自己的休闲鞋,笑着问道。在大宋朝,像这样的手工艺人可称其为“待诏”,正如酒店服务生被唤作“博士”,当然了,唤一声老师傅也无不可。
      王师傅并没有马上答复,而是先小心翼翼地将杨帆的休闲鞋拿到眼前,仔细地观察了起来。
      片刻后,王师傅带着些许疑惑,摇着头说道:“杨公子,恕老汉眼拙,我做鞋子这么多年,可从未见过像这样的用料以及样式,老汉学艺不精,怕是仿做不了。”
      “我观此鞋用料考究、制作精良、缝线精细,看起来似乎还有左右脚之分,只是这上面的绳索不知是何用处?”王师傅左看右看后,接着感叹道。
      市井中的百工伎艺都习惯自称为“助教”,老师傅这是比较谦称了。
      杨帆笑了笑,当着王师傅的面,直接将

第81章 鞋子[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