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4*x1=5*x2+1;
……
4*x4=5*x5+1;
变形得
4(x1+1)=5(x2+1),4(x2+1)=5(x3+1)...,4(x4+1)=5(x5+1)
所以有:(x1+1)=(5\/4)4*(x5+1)
推出>(x5+1)=(4\/5)4*(x1+1)
(x5+1)=(x1+1)*256\/625,由于都必须是整数,令x1+1=625,则x1=624;
那么x5+1=256,x5=255;
x2=499;
x3=399;
x4=319;
x=5*x1+1=3121,即总数最少为3121颗。
解法二:
假设到第5只猴子时总个数为5x+1颗
那么到第4只猴子时为5(5x+1)\/4+1颗,化简即25x\/4+9\/4颗
同理可知:
到第3只猴子时为125x\/16+61\/16颗
到第2只猴子时为625x\/64+369\/64颗
到第1只猴子时为3125x\/256+2101\/256颗
要使3125x\/256+2101\/256为整数的最小整数x是255
x=255时,3125x\/256+2101\/256=12*255+8+53=3121
这堆桃子至少有3121颗。
原来如此,张玉林听到杨帆的解答,恍然大悟过来,道:“公子,您的解法可比秦浩然他们简单易懂多了。”
杨帆莞尔一笑,有阿拉伯数字以及这些加减乘除的符号,算起来肯定是要简便得多,不过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时代的人还是非常有智慧的,便是没有这些符号代号,也能成功将题给解出来。
“其实上面这两种解法都是比较繁琐的,这道题还有别的解法,比如可以假设这一堆桃子至少有x个,然后先借给它们4个。”杨帆笑着道,想趁机启发一下张玉林的思维能力。
“先借给它们4个?这是为何?”张玉林一脸的不解,这桃子还能用借的?
让张玉林独自思考了一会儿,杨帆这才为他解开了谜底。
假设这堆桃子至少有x个,借给它们4个,那总共就有x+4个。
然后再假设五只猴子分别拿了x1,x2,x3,x4,x5个桃子(其中包括吃掉的一个桃子)。
则可得x1=(x+4)\/5
x2=4(x+4)\/25
x3=16(x+4)\/125
x4=64(x+4)\/625
x5=256(x+4)\/3125
x5应为整数,而256不能被5整除,所以(x+4)应该是3125的倍数,所以(x+4)=3125k(k为自然数)。
当k=1时,x=3121
所以,5个猴子至少摘了3121个桃子。
“居然还能这样?这简直太神奇了吧!”张玉林兴奋不已地叫道。
“臭小子,囔囔啥呢?瞧把你给兴奋的!”
耳边传来一道爽朗的笑声,张玉林回头一看,才发现是吴刚在说话,而一旁还站着孙达等人,大家应该是干完活正在休息,此刻都笑呵呵地看着他呢,这让他怪不好意思的,连忙上前有礼貌地跟大家打招呼。
问候过大家后,张玉林这才回复吴刚道:“吴大哥,公子刚教了我一种神奇的解题方法,可太有趣了,我跟你讲讲吧。”
“别别别,你跟我讲岂不是对牛弹琴嘛,我这个大老粗哪听得懂啊。”吴刚连连摆手,满脸都是拒绝。
一旁的孙达笑嘻嘻地调侃道:“呦呵,老吴你还会说对牛弹琴这个词呢。”
“行了行了,休息够了就继续干活去,别在这里打扰公子他们了。”李叔站了起来,笑着挥手道。
张玉林来的时候早就注意到地里的几个大棚了,对于这些闻所未闻的新鲜事物,肯定就是公子弄出来的,这玩意儿真能在秋冬季节里让菜活下来?张玉林有些不太相信,见李叔他们又准备去地里干活,他便顺势跟了过去,挽起袖子和裤腿道:“李叔,我也来帮你们种菜。”
吴刚转头笑骂道:“去去去,小孩子家家的,来地里干什么,赶紧回去读书。”
“不错,读书我们可能不懂,但地里的活儿我们可是门儿清着呢,地里脏,玉林你就别掺和了。”孙达也善意地开口阻止道,不想让张玉林这个书生干这些农活。
李石和陈安对于张玉林这个孙子辈的白净书生,更是怜惜得紧,也都出声劝他不要下地干活。
一时间,双方倒是有些僵持不下,最终还是杨帆发话了:“没事,你们就让玉林跟着锻炼一下,这天天读书的,活动一下身子挺好。”
“这万一玉林将来有出息,为官一方时,能知道民生疾苦,也方能做个好官不是。”杨帆半真半假地调侃了一句。
于是,大棚里多了一道卖力干活的身影。
第59章 请教[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