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城稻可是能亩产五石的,这土豆即便不挑地,也能一年两作,可亩产量能比得上占城稻吗?”林家驹摇头反驳道,他也只是有一说一,土豆好吃是好吃,产量可就说不准了。
呵呵,和土豆这种薯类的农作物比产量,岂不是以卵击石、自讨没趣吗?虽然杨帆不知道土豆的具体亩产重量,但肯定是要比占城稻要高出一大截的,杨帆有着绝对的信心。
占城稻亩产五石就算多了?大宋一石约一百二十斤,算起来不也就六百斤左右?根本无法和土豆相提并论,两者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林家驹注意到了杨帆不屑一顾的模样,便试探性地问道:“怎么?难道这土豆的亩产量也很高吗?亩产多少?”
杨帆呵呵一笑,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因为他也不知道答案,于是实话实说道:“我不知道,但我们可以试着推算一下。”
“陈老伯,家里可有秤?”杨帆先是转身朝陈安询问道,然后指着竹篓里的土豆,接着道:“我们先把这些土豆的重量给秤一下。”
陈老伯干了大半辈子农活,家里肯定是有秤的,就在旁边用作厨房的的茅草屋里,他行动不便,就让张大宝进去给拿了出来。
张大宝拿着一杆木秤,很快便熟练地将竹篓里土豆的重量给秤了出来,一共约有六斤左右,竹篓自身很轻,可以忽略不计。
杨帆道:“别忘了,方才我们还吃掉了六个,虽然那几个个头较小,加起来怎么也得有一斤吧?”
“可这是陈老伯精心培育出来的,要是大范围种植,可有这产量?”林家驹隐隐觉得这重量有些不对,便依旧努力找茬道。
“那好,我们便算五斤好了,这样可公平?”杨帆依旧自信地说道。
这个重量众人是比较认可的,也就没有人在出声反驳,只是觉得每株一斤的重量也不算什么。
“陈老伯,以您大半辈子的经验来看,这一亩地大概能种植多少株土豆苗。”杨帆继续向陈安这个“种植行家”请教道。
“这……老汉我算学可不太好,怕是要费上一些时辰。”陈老伯尴尬地挠了挠头,憨厚地笑道,
“无妨,陈老伯您只要告诉我这土豆苗之间要隔开多远就行了。”杨帆宽慰道,是他考虑不周,让一个老农去计算这个问题,实在是有点难为人家了。
陈老伯松了一口气,拿着根棍子在地上比划了一番,仔细思考了一下后,道:“以我老汉的经验来看,这土豆苗之间隔个一尺左右就行了,不过地里也得留几条沟渠出来以方便灌溉。”
一尺,也就是三十三厘米左右,宋朝一亩地应该没有后世那么大,便算六百平方米好了,如果行距和列距都按三十三厘米来算的话,应该能种个五千四百株,给沟渠留点位置,怎么也可以种个五千株吧!
杨帆在地板上画了块地,大致地算了一下,便得出了结论,当他把这个结果公布出来时,除了他自己外,在场所有人都被这个不可思议的数字给震撼斤,一个个呆若木鸡!
一亩地五千株,按照方才秤出来的结果,一株土豆苗至少产一斤土豆,岂不是足足五千斤?这可是亩产五千斤啊!
“啪!”
唐胖子给了自己一巴掌,然后迷茫地喃喃自语道:“是我听错了吧?怎么可能说的是五千斤?是五百斤吧?”
“长风,你莫不是算错了?”张大宝嘴巴张得大大的,一脸不可置信的样子。
陈老伯沧桑的脸皮颤颤巍巍地抖动着,嘴巴一张一合,却什么声音也发布出来,这个亩产量实在是太吓人了,是在梦里都不敢妄想的天文数字。
杨帆很淡定,这个亩产量绝对是可以达到的,而且实际上可能还会更多一些,他很满意众人眼前状若癫狂的反应,于是他轻飘飘地来了一句:“植株间距陈老伯已经给出来了,如若不信的话,你们可以自己去算一下。”
林家驹和唐德荣虽说是玩世不恭的“花花公子”,但自小便一直接受着良好的教育,他们自身的学识并不差,状元及第可能不行,但这点简单的算学还难不倒他们。两人各自拿了根棍子,开始在地上比划起来,便是一旁的大老粗张大宝,也似模似样地计算着什么,嘴里喃喃有词,只有陈老伯出神般地盯着杨帆方才在地上画的草图,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约莫过了一盏茶的功夫,三人停止了计算,但依旧蹲在地上面面相觑,久久不肯起身,不管是自己验算了多次的结果,还是其他两人的眼神表情,都在诉说着一个铁的事实,土豆五千斤的亩产量是真的,只多不少。
“我的天啊!五千斤啊!这是神物吧!”唐胖子疯了,站起身来“咆哮”道。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粮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五千斤的亩产量!这个信息完全颠覆了陈老伯等人的认知,他们同时朝放有土豆的竹篓围了过去,朝圣般地注视着竹篓里还沾着泥土味的新鲜土豆,仿佛在看一件此间最神奇的物事,唐胖子方才说的不错,这就是神物啊!
“咱们之前吃了六个神物啊,罪过罪过。”陈老伯嘴角抖动着、颤颤巍巍地低语道。
声音虽小,但落在众人耳中,却如黄钟大吕,令人振聋发聩!是啊,这可是亩
第46章 神物[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