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晚,杨帆在家设宴款待众人。
“长风,这酒精的制取,对酒可有什么特殊要求?”,觥筹交错间,赵克突然想起了什么,连忙向杨帆问道。
这么急的吗?这就开始问细节了?杨帆只当是赵克急着将合作计划提上日程,摇了摇头道:“这酒精嘛,其实就是将酒多蒸馏几遍罢了,对酒倒是没什么要求。”
两人的对话都不小声,自然是被张大宝和周一和听在耳里,张大宝举着酒杯示意道:“赵管家你未免着急了些,已经谈了一天了,此时何不放过长风,尽情享乐一番?”
赵克和张大宝老熟了,面对张大宝的揶揄,他也不以为意,只是笑骂着指了指张大宝,随后举起面前的酒杯一饮而尽,摆着手道:“大宝所言极是,只是某突然想到后天就是中秋佳节了,怕酒不够,才会有此一问。”
时间过得这么快的吗?怎么感觉前不久才过完七夕,这就又要迎来中秋了?看来自己为了研制香水和肥皂,在实验室里泡了太久,都没怎么感觉到已经过去了这么长时间。
不过,酒够不够关中秋节什么事?杨帆有些不解。
周一和看到杨帆一脸疑惑,便出声替他解惑道:“长风有所不知,这八月份正是各酒务、酒库新酒上市之日,因此中秋节前,各个酒店都会装饰一新,贩卖新酒,特别是到了八月十五这日中午前,往往酒家的酒都售完了,便放下酒帘子,不再做生意,回家欢度佳节。”
卧槽,这么任性的吗?酒都能卖完,宋人好酒,所言不假。怪不得赵克有此一问,感情是担心没酒啊。
张大宝在一旁吐槽道:“二郎你这段时间净躲在你那实验室里了,如果你进城一趟,连中秋节快到了都没有感觉。”
杨帆只能默默地接受了张大宝的吐槽,为了挣钱,这段时间属实有些宅,勾栏瓦舍这么热闹的地方都没怎么去了,有些对不起自己玩乐大宋的穿越者身份。宋朝人爱放假是出了名的,一年间竟然有七八十天天的公休假期,自己作为一名优秀的穿越者,总不能过得比宋人还苦吧?
不过现在好了,肥皂和香水一事已经不用他操心,至少在作坊建成之前,他又可以没心没肺地玩上一阵了,只管腰缠万贯、花天酒地。
杨帆说到做到,第二天便放下了手上的研究项目,进城感受节日的气氛去了,自然也顺带去了趟城内的宅子,将张玉林姐弟两人一起带在身边陪他玩耍解闷。
张玉林可高兴坏了,脸上满是抑制不住的兴奋。其实吧,此时他正好也是放假时间,从学堂回家时早就受到城内过节氛围的吸引,加上他本质上还只是个十二岁的孩子,内心早就想出去玩耍了,只是被姐姐鞭策着待在家里苦读不辍。杨帆这么一来,无形中将他从姐姐的“魔爪”中解放了出来,便有点放飞自我了。
旧历八月十五日,正是“三秋恰半”,故名中秋。宋朝时的中秋节有赏月、赏桂、观潮、赏灯、吃月饼、饮酒赋诗等习俗。早在宋太宗时,就把中秋与新年、端午列为三大节日。
对于宋朝人过中秋的方式,杨帆已经有所了解。王孙公子或者有钱的大户人家,一般会选择登高楼赏月,并且大开筵席,席间“琴瑟铿锵,酌酒高歌”。彼时,餐桌上定有刚上市的鲜活的螃蟹,香甜爽口的梨枣和石榴,还有必不可少的月饼,“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吃着甜口的月饼,喝着酒,唱着歌,通宵达旦。
在古时候,月饼其实是祭品。《周礼》中记载着“秋暮夕月”“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也就是祭拜月神。
宋朝时,每年中秋,皇帝都要举行盛大的晚宴,在京六品以上官员都要出席。君臣同乐,赏月赋诗,祭祀月神。那时候,宫廷里流行中秋节的时候吃一种“宫饼”,民间把这种饼也俗称为“小饼”或者“月团”。苏东坡写:“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可见宋朝的文人已经吃“月饼”过中秋了,饼里还有酥油和糖作馅。
虽然如此,杨帆了解这时候的大宋还远远没有达到全民吃月饼过中秋的地步。
当然了,一般的平民百姓,也会在家里安排家宴,合家团圆,而且比较穷苦的人家宁愿典当衣服来买酒过节,也不愿意虚度,写股热情让杨帆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暗自感慨一句,无论在哪个时代,有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更是万万不能,这就是现实!
“玉林啊,往年的中秋你们都是怎么过的啊?”杨帆感慨恍惚间顺口朝身旁的姐弟两问了一句,话一出口,他便觉得有些不对劲,姐弟两之前地生活他是知道的,能饱腹度日已经算是不错了,哪来那么多的兴致过节呢,他这么一问,岂不是回勾起别人伤心可怜的回忆?
果不其然,原本还兴高采烈、左顾右盼的姐弟俩,一听杨帆这话,立时收敛了脸上的笑容,沉默着不知该如何开口。
&nbs
第33章 中秋[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