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赵木生改变交通状况,方便群众出行的想法,已经萌生很久了。
六月份,为了改善北塘村的交通,他把刘文章和李显贵叫到镇里,进行过专题研究。
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方便游客来村游玩,打通进村的交通大通道问题。
李显贵提出了“凡是来村里消费的,咱们给他报销车费,这就很有吸引力。”。
刘文章认为,最好的办法还是有咱自己的交通,咱们要想办法,建立起北塘村自己的交通方式。
一个村级组织,想要建立自己的交通方式,这确实是有些难度。
大家都心知肚明,随便买上一辆有点档次的客运车辆,就得几十万块钱。
更何况,养这样的一台车,每年的司机工资、车辆保险、油钱和维修费用,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赵木生当然也知道,村里要养车,不搞营运,纯粹接送客人,这是风险开支。
可是,他在平衡各种利弊得失之后,认为买车已经势在必行,他狠狠心做了决定。
北塘村必须马上买两台大巴车,每天从县城到村里对开,凡是来村旅游消费的客人,一律免费接送。
当他说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把李显贵吓了一跳,这可是个不赚钱,光花钱的决定。
赵木生已是镇书记,他的经历和认知,自然比李显贵高一些。
李显贵不可能理解,开通这两趟旅游大巴车的现实意义。
刘文章和李显贵都是军人出身,服从命令听指挥,他俩都能做到。
既然赵木生做了决定,他俩就没有反对,剩下的就是做好贯彻落实了。
回到村里后,两个人立马组织召开了村民代表会,来讨论这件事。
会上,李显贵把村里要购买大巴车,打通本村的交通瓶颈这件事,提交到村民代表会上,进行讨论。
当李显贵一抛出这个议题的时候,二十几个村民代表纷纷发言,会议室里立马就炸了锅。
这些人几乎都发出了一致的反对声音,他们都认为,这是个赔钱的决定,坚决不能这么干。
村里有了钱,可是这些钱是大家辛苦赚来的,必须节省着花。
“这不是瞎胡闹嘛,咱们村赚点钱不容易,可不能这么祸害,我不同意。”
“我也不同意,年底发钱得了。”。
“还不如今年年底,把这些钱给大伙分了呢,买车这钱花得打水皮不响啊!”
反对的声音此起彼伏,会议室里一阵子乱糟糟。
等这些人都发表完意见后,李显贵敲了敲桌子,说:“肃静,别瞎呛呛,我说你们鼠目寸光,你们还不爱听!钓鱼还得拉根线,放点鱼饵呢!有了这个便捷的交通方式,村里的客人会更多,无论是集体,还是个人,都受益!”。
“对,显贵叔说得对,哪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啊!这就是先舍后得,再说了,这是咱们镇里赵书记的意思。”刘文章也开了腔。
“哪个赵书记啊?镇上又新来书记了?”有人满脸疑惑。
“靠,你就是一个聋子和瞎子,咱们村赵木生改任镇书记,这么大的事,你都不知道吗?”。
&
第332章、北塘通车[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