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一动真格,就束手无策,彻底麻爪,不会去抓工作落实。
但是,作为全镇的班长,赵木生没有表现出他的不满意,而是给刘镇长留足了面子。
最后,赵木生对如何推进各村项目工作,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个别困难村,提出了后续资金不足的难题。
赵木生当场说:“资金不足,我个人借给你们,不要利息,白给你们用,这总可以了吧!”。
实际上,这场调度会,就是理论派和实干派的交锋。
会议有效促进了全镇项目工作,坚定了各村村干部的信心。
繁花似锦的夏季,北塘村山上的水果长势喜人。
在村里项目上班的人们,下班后,都会跑到自家的果园里,拾掇果树。
全镇各村横向比较,北塘村的果树修整的比较早,坐果率和水果品质最好。
这次,赵木生推动全镇各村产业项目工作,他始终把第一产业摆在了首位。
他在会上多次讲过“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无论怎么发展,都不能抛开农村的第一产业。如果农村脱离了一产,项目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除了特色种植外,水果产业也是全镇主要项目之一。
为了发展林果业,赵木生把刘万山的姑爷陆永军聘到镇里,成了没有编制的编外干部。
陆永军文化素质比较高,他每天都奔走在各村,指导各村的水果产业发展,不停歇地忙碌着。
刘万山对赵木生十分感激,也曾经多次去木生家里,找木生拉谈。
他的目的就是“能不能把我姑爷陆永军给转了正,让他成为你们镇政府的正式干部?”。
木生只是笑着说:“刘叔,这个我说了不算,他现在属于合同工人,镇政府自收自支工作人员,虽然不算正式的,可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刘万山也不太懂,就说:“反正,你是镇里最大的官了,你说了就算,快求你了,把永军转正吧?”。
“刘叔,这得看机会,您回去告诉永军,好好干工作吧!”木生再次嘱咐刘万山。
作为地方主官,赵木生考虑的还是民生大事就。
最近,他一直在思考一个新问题。
南场镇距离县城三十五公里,这几年,政府加大资金投入,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
去年,通向县城的公路已经被拓宽,几处大转弯的地方,也被取直处理过了,路变得比以前好走多了。
一个新的问题是,路变得宽阔了,可是人们的出行,并未得到太大的改善。
如今,普通百姓去县城办事,还要挤那几趟个体运营的班车。
一些头脑灵光的人,私自买了小型面包车,偷着跑起了客运。
这些偷着跑“黑车”的车辆,属于私自运营,没有客运许可证,根本就没有任何安全保障。
同行之间,为了抢客经常发生摩擦,群众花了钱,还不能保障人身安全。
为此,镇上的个体运输户,意见也十分大,多次到镇政府来找,要求呼吁县里治理“黑车”营运。
在其位,谋其政,作为地方主官,群众有呼声,干部就得重视。
这件事,成了赵木生最近关注的焦点问题,当干部必须有为民情怀。
木生更知道,作为领导干部无论干啥,经历怎样,眼里都要有人民。
只要心里有暖,有所作为,终会获得群众的认可和爱戴。
为彻底解决百姓的出行难题,赵木生组织召开了两次调研会议。
第331章、交通问题[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