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276章、水系施工[1/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人这一辈子,常常要去面对各种未知、困境和麻烦,无论何时,只需保持一个好心态。
      心小了,所有的小事就大了;心大了,所有的大事就都小了。
      赵木生没有时间去计较和在乎太多的杂音,甚至是背后的算计。
      他始终牢记着当年在工地创业时,合作伙伴给他讲过的“成大事者必须有大格局。”。
      高度改变后,那些迈不过去的坎、翻不过去的山,都会变成平地。
      就像任何人都阻挡不了时间的脚步一样,春天来了,所有的温暖和美好也如期而至。
      春水融融、百草萌发、花红柳绿的时节,北塘新村的建设开始了。
      没有隆重的开工仪式,也没有请任何嘉宾,木生不喜欢搞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
      赵木生驾驶着钩机,亲自挖下了第一铲土,鞭炮伴着机器的轰鸣声,水系通道开挖。
      这样的场面和动静,自然会吸引本村的人,跑过来看热闹。
      妇女和孩子们,对于水是渴望的,有了流过门前的水,可以洗衣服,孩子们夏天有了嬉戏的场所。
      可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庄稼人,对于木生的设计颇有微词。
      甚至,一些老人不停地戳拐杖,唉,败家啊,这可是咱北塘村最好的土地。
      想当年,在合作社期间,这里可是种出了白花花的稻米,连县里来的大干部都说“北塘村小南河边的大米最香!”。
      那时候,走亲访友时,给人带上点这里种出的大米,就是最好的礼物,谁接到手里,都会乐得屁颠屁颠的。
      这么好的稻田地,竟然被赵木生那家伙,一阵子钩机操作,挖出了一条河道来,你说说,这不是祸害土地吗,有罪啊!
      无奈的叹息声,抱怨声在这些老人中发出来。
      老态龙钟的杨半仙,自然也会凑这个热闹,他从家里拄着拐杖挪出来,走得很是艰辛缓慢,亏得路上碰见二拐,开着三蹦子拉了他一段路程。
      就在几个老家伙唏嘘叹气,再加上抱怨的时候。
      站在旁边默不作声的半仙,开了言:“还翻那些老黄历作甚,稻田再好,那是老辈子的事了,现在不也种小米了吗?都多少年没见过稻谷了,稻谷长得啥样,都忘了吧!”。
      是啊!责任制后没几年,这里就不见了稻谷的踪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老人种不了,就只能种玉米,自打木生租下这些土地后,一直在种谷子。
      “没准哪天起,这地不租给村里,随时可以种回稻子哩。”有人不同意半仙的说法。
      “说你们没文化,你们还不爱听,山主贵,水主财,水就是财,将来新房子盖好了,咱们的村就是景点,这么多水在门前流,就是财源滚滚,财源在哪呢?游客就是财源,那就乡村游。”杨半仙宣传的很到位。
      “别鸡巴瞎扯了,你来游啊,一个破农村,有啥可游的?”有人不爱听,回怼杨半仙。
      “将来,咱们村建好后,比城里的高楼大厦带劲,小桥流水人家,听说过吗?古代诗里就是这么写的,来参观旅游的人,肯定少不了!”杨半仙继续宣传。
      “靠,你看见那么多人了,别在这鸡巴画大饼了,你是被赵木生给洗脑了吧,我看你现在跟赵午文有一比!”人堆里发出这样的论调。
    &nbs

第276章、水系施工[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