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广发安排的眼线,已经注意到了赵木生这几天的动向,可他俩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单从表象上看,貌似赵木生家有喜事,这不年不节的,一大家子聚在一起又说又笑,喝了不少酒。
二人把这一动向报告给了刘广发,刘支书心里也暗自纳闷,赵木生能有啥喜事呢?
刘广发眼珠一转,他把打探消息的任务,想到了儿媳妇赵英芳身上。
对,就让英芳去打探一下,看看赵木生有啥喜事了。
刘广发翻箱倒柜,找出来两瓶酒,然后找了一个手提袋,拎着酒去了儿子家里。
“英芳啊,我过来看看,家里缺啥不?”刘广发做出关心儿子家的姿态。
“爹,我俩啥都不缺,您不用操心我俩。”英芳充满感激地回答。
“我带两瓶酒过来,有空你去看看广田你二叔,他家对咱不薄啊!”刘广发把话题引向主题。
“哎,好的,等明天上午,我就过去。”英芳爽快的答应了。
第二天,赵英芳从家里拿了一盒点心,拎着公公给她的两瓶酒,去了二叔赵广田家。
翠花一看英芳来了,格外地高兴。
前些年,赵广合不着调,老蔫夫妇没少帮助英芳,有时候给钱,有时候给东西的。
今天,看见这孩子来家探望,自然是高兴,一阵子嘘寒问暖。
“芳子,过来看看就得了,可别拿东西啊,这孩子有心啊!”翠花满嘴夸赞。
娘俩家长里短的唠了半天,最后,话题转到了赵木生身上。
“我大哥这些年没少关照我,现在我木生哥,当了村主任,给我和万民都安排了活,还给我爹安排了工作,真得谢谢我木生哥呢!”。英芳心存感激。
“都是自家人,不用客气了,你木生哥上进啊,这次又考了个第一,马上要当镇里的武装部长了……。”翠花顺口搭音,就把木生考第一的事说出去了。
一个农村老太太,哪有保密意识啊!再说,木生也没有嘱咐家里人保密。
就这样,村主任赵木生考第一的消息不胫而走,占据了北塘村各个闲话中心的头条。
人们茶余饭后,各种的议论,各种的羡慕,也有嫉妒的,怎么好事都让他家占了呢。
刘广发获悉这个消息后,他也是一惊“这还是赵木生吗?他的文化水,怎么可能考第一呢?”。
在刘广发的心里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他对此更是将信将疑。
随后,他打电话到镇里求证,镇里给了明确的答复“赵木生的确考了第一名,等待十二月底面试呢!”。
记得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这世上,除了父母以外,没有人希望你好。”。
这句话听起来有点孤独,似乎露出绝望的痕迹,但拿这句话和许多往事去对照,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有一定程度的道理。
就拿刘广发来说吧,当初他为了干掉王大军,使出浑身解数,把在外经商的赵木生,推到村主任的位置上。
起初,刘广发想的是,让有本事的赵木生,谋划和发展北塘村的经济,他可以指手画脚地坐收渔利。
可到现实中,刘广发万万没有想到,这个赵木生太有本事了,人品还好,在村里的威信远远高于他,甚至要入党,觊觎他村支书的位子。
正在刘广发设法组织赵木生入党的时候,更让他没想到的是“这小子居然要考上镇武装部长这个职位!”。
这一切都让刘广发心理失衡,甚至产生嫉妒心理。
“他妈的,这小子要是当了武装部长,还不骑到我头上拉屎啊!”
嫉妒是可怕的,它会让人失去理智和冷静,它能轻易的将人推到道德的制高点,义正言辞的迫害那些优秀的人。
人生是一条长长的旅途,我们会经历荆棘泥潭,也会经历人世间最美的风景。
而在面对困境之时,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自我拯救。
起点不高的赵木生,就是靠自己的不断努力,实现人生逆袭和完成自我拯救的。
刘广发找了两个亲信,开始密谋,如何才能阻止赵木生当这个武装部长的事。
对此浑然不知
第215章、再得第一[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