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第178章、种养基地[2/2页]

北塘村往事 楚风文学

设置 ×

  • 阅读主题
  • 字体大小A-默认A+
  • 字体颜色
头。
      当木生说明了自己的意图时,两个老头自是乐意出力,而且给出的建议是,坚决不能使用化肥。
      在这个观点上,木生与两位长者不谋而合,必须坚持纯天然绿色种植。
      同时,两位老者还给出了一个养殖建议,“在本村西南沟,建设咱村的养牛场,养殖肉牛,这样既可以卖牛肉,还有了农家肥。”。
      木生听后,也是点点头,确实在北塘村产业规划图上,这个西南沟就定位为养殖基地,只是没有明确养啥。
      除了种地之外,刘广录在生产队的时候,就是队里的饲养员,他也算是牛马养殖的行家。
      为了获得这两位老者的支持,上任以来,赵木生第一次隆重请客,把两个老头拉到镇上的饭店,点了一桌子好菜。
      “二位长辈,我的想法,您都知道,种庄稼和养牛,我不行,以后,村里就雇您二老当顾问,咱们的种养殖产业,可是村里的支柱产业之一。”赵木生开门见山,直抒胸臆。
      “没事,小子,我俩老家伙,一定使劲帮助你,庄稼人不种庄稼是不行的,你能看重村里的农业,我俩义不容辞。”憨厚的赵志忠也开始表态。
      此刻,陪酒的老蔫只能说“先喝酒,快吃菜!”。
      耍了大半辈子木匠手艺,老蔫在种地方面不行,他来捧场,也是真心真意希望这俩人帮助儿子。
      虽说喝酒是为了表达谢意,这俩老人一直替木生谋划着,老人都是厚道人。
      “上冻前,还有一小段时间,如果行,就把西南沟的牛舍地基,先给抢出来,过年开春后,咱就盖牛舍。”刘广录边喝酒,边给木生出主意。
      因为年事已高,刘广录半斤酒下肚,就喝多了。
      木生一直把俩老人送回了家。
      第二天,刘广发听说木生请俩老家伙喝酒,没有叫他,他的心里有些不太痛快。
      可人家赵木生自己花钱请人喝酒,请谁不请谁,是人家自己来定的。
      为了村里的发展大计,赵木生求贤若渴,他不缺指手画脚,不干活的人。
      三天后,正在赵木生在温泉工地时,刘广录兴冲冲地赶过来了。
      “赵主任,你过来一下,我和你说几句话。”刘广录站在远处喊木生。
      木生一看是老刘头,忙放下手里的事,奔了过去。
      “刘叔,快,咱找个清净地方说话。”二人随后来到了工地管理房。
      “木生主任,这几天,我老头没闲着啊,把西南沟摸了个遍,适合盖牛舍的地方,我已经找好了,有空的话,咱一块去看看呗。”老人说出了自己的行动。
      这些老人,太务实了,说干就干,一刻没有闲着。
      “真是太好了,咱这就过去看看吧。”木生心存感激,忙表态。
      当木生来到西南沟的时候,他惊奇地发现,刘广录已经用白灰划出了线。
      随后,刘广录详细地解释了选址的依据,什么采光、水源、风向、防汛、运输……。
      不得不说,这老刘确实是个行家,他说得非常专业,把木生听得心服口服。
      “好,太好了,我就听您的,我马上组织人过来开槽,争取在天冷前,把地基抢出来。”。
      我们的赵木生,作为一个搞建筑行业的老板,他的头脑是清醒的。
      北塘这样的传统农业村,无论怎么摆布产业,种养殖是必不可少的项目。
      不像有的带头人,忽视农业,搞一些不切实际的工厂,最后,劳民伤财,走不了多远就死翘翘了。
      在别的产业项目建设的同时,赵木生又谋划了村里的种养殖产业。
      在下一个春天来临的时候,这些谋划的种养殖项目即将进入实施阶段。
      我们都期待着,一个崭新的北塘村,呈现在世人面前。

第178章、种养基地[2/2页]